生物质与煤共气化机理试验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x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环境友好型能源资源,其利用过程中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技术,在生物质气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生物质与煤的共气化技术,并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本文对生物质气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已有的煤气化技术基础,开展生物质与煤的共气化技术的研究,通过前期中试试验发现生物质与煤共气化具有下列优点:①煤在料层中既是发热体又是热载体,在流化床中可替代惰性粒子,使流化床运行稳定。②易于建立高温的炭料层。在水蒸汽气化剂的作用下,可加速生物质焦油的热裂解。③可提高燃气的热值和碳的转化率。针对以上试验结果,对生物质与煤共气化机理进行试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生物质与煤双组分物料流化床冷态试验研究,利用3种不同生物质物料(玉米芯、木屑和稻壳)分别与流化床炉渣和河砂以不同质量分数配比形成双组分物料,在流化床冷态试验台上对其流化特性作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单一生物质不能很好流化,添加少量流化床炉渣和河砂作为惰性粒子可明显改善其流化特性,惰性粒子加入量至少为混合物料质量的20%;以冷态试验数据为基础,由计算单一组分颗粒最小流化速度的Ergun方程,结合试验结果,经理论推导、统计回归,得出针对不同混合物料的双组分颗粒混合最小流化速度的经验公式,其误差基本在10%以内;针对生物质与煤流化床共气化过程中煤与生物质的两种不同成灰因素,开展生物质与煤双组分混合物料的灰熔融性试验和混合灰样的X射线衍射(XRD)试验,试验发现两种配比方式下其不同质量比例混合后的灰的各项熔融特征温度及灰成分组成都介于煤灰与生物质灰各项熔融特征温度和灰成分组成之间。两种配比方式下随着煤灰或煤质量分数的不断加大,混合物料的灰的各项熔融特征温度及灰组成成分含量均逐渐接近煤灰;最后参照传统煤的结渣特性判别准则对煤与生物质双组分混合物料的结渣特性进行模糊综合判别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为今后生物质与煤共气化技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论文对膜联合技术在浓缩苹果浊汁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超滤工艺参数的优化及其对苹果浊汁品质影响的研究及反渗透膜的选择和反渗透工艺对苹果清汁品质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阻生牙拔除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20.0,将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周围组织,包括邻牙,下牙槽神经管及周围颌骨的位置关系通过
目的:研究多模态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5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TMC患者203例术前多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急性发作的发病率约为每年(60~150)/10万,死亡率约为5%~10%.随着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在不同单位开展得越来越多,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对头颈部
本研究建立了甲壳类水产品中氨基脲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探究甲壳类水产品中非呋喃西林源氨基脲的来源,并且尝试了以呋喃西林的另外一种代谢物5-硝基-2-糠醛或者其苯肼反应物5-硝基糠醛-2,4-二硝基苯腙建立新的检测呋喃西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甲壳类水产品中4种硝基呋喃类化合物残留量的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优化了衍生化盐酸用量,过夜衍生,采用
先天性血管瘤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血管瘤,在婴儿出生时就已发生.临床上将先天性血管瘤分为3类:快速消退型、不消退型和部分消退型.一般多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
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早期即发生远处转移,但极少转移至头颈部.本文基于2016-2018年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2例以颌骨肿物为始发症的RCC病例,回顾R
本文报告1例男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患者,30岁,全麻下行颌骨多发囊肿切除术、下颌软组织及骨组织扩大切除术,同期使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下颌皮肤及口腔黏膜缺损,术后恢复良
苹果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目前,苹果酸的生产主要以石化原料进行化学合成而制得,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利用绿色、安
中性束注入装置(Neutral Beam Injector,简称NBI)是能产生高能带电离子束并对其进行中性化,最终形成用以加热聚变等离子体的高能中性粒子束的装置。NBI加热是托卡马克主要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