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居民柑橘消费行为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198962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是中国第二大水果,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已位居世界首位,是中国南方栽培面积最大、涉及就业人口最多的果树,已成为主产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然而,中国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人均消费量却一直徘徊不前。2007年人均消费柑橘鲜果为10.5kg,与世界人均柑橘消费水平17.7kg,发达国家人均消费60-100kg相比,中国柑橘消费明显不足。目前中国柑橘产业总体现状处于一个消费水平低,供给量相对旺盛的供求失衡状态,严重影响了柑橘产业的发展。如何立足国内市场,建立庞大的柑橘消费市场支撑柑橘产业,拉动国内柑橘的消费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这极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中国居民柑橘消费习惯和心理等,分析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找出影响柑橘消费的因素,柑橘生产经营者才能有的放矢,产业内各项政策才能谋而后动。因此,研究消费者柑橘消费行为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参考国内外众多研究基础上,应用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决策理论和生活形态理论的相关内容,结合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原理,借鉴目前国内外关于消费行为比较通用的A10量表的指标,同时结合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和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并提出假设研究,开展了针对湖北省武汉市三个区不同的城市居民消费者发放问卷,进行柑橘消费行为研究。在分析方法上,先进行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消费者的基本消费特征。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直交转轴最大变异数法对生活形态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得分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最后验证研究假设,总结归纳各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研究结论表明,柑橘消费者更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价格因素已不是购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他们购买时更多的考虑营养、新鲜、口味和个人习惯等,购买地点以农贸市场和个体商贩为主。消费方式单一,信息渠道低端狭窄。缺乏品牌意识,大多数消费者对柑橘品牌没有关注过,但又希望柑橘质量在品牌的光环下有所保障,愿意支付一定金额的品牌溢价。消费者对柑橘丰富的营养价值了解不多,柑橘知识欠缺。获取柑橘产品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消费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缺乏主动了解柑橘知识的意识,生产经营者在宣传柑橘知识的力度不够,柑橘人均消费能力没有明显增长。本次研究将柑橘消费者分为三类:经济实用型;体验新鲜型、崇尚品质型。三类消费群体在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购买频次、购买地点、品牌关注、品牌溢价支付意愿、包装态度、价格认同和信息渠道上有显著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生产经营者可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其他文献
博弈论研究在特定条件制约下的对局中,研究多个个体或团队之间利用相关方的策略而实施对应策略,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一种处理竞争与合作问题的决策方法。博弈论思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学科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愈加突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深入研究不仅能丰富和完善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尤其是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如何在法律制度体系层面上进一步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原实验装置在实际测量中存在一些疑难点。所以,应对原实验装置给予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演示效果。改进后的装置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全球经
能源安全问题涵盖了世界能源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是一个兼具理论性和现实性的课题。鉴于能源安全的复杂性,本文认为只有综合运用不同的理论
土地整理作为一项旨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集约性以及改善农村生活、农地生产环境质量的综合性基础工程,是通过融入相关学科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基础手段来实现,
为了实现晶圆片快速稳定传输,课题组设计了3种不同机械结构的末端执行器。首先,利用三维UG软件建立4凸点接触式有结构孔且有过渡结构的末端执行器、3凸点接触式类三角形末端
人权的克减,是国际人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许多全球性、区域性人权条约中都有关于人权克减方面的条款。当一国处于紧急状态并危及其生存时,政府一方面要采取必要措施结束
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部分留学生在对外汉语学习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呈现出日常交往中语气表达往往不够准确等问题,对汉语知识理解起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