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整理作为一项旨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集约性以及改善农村生活、农地生产环境质量的综合性基础工程,是通过融入相关学科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基础手段来实现,是适应新时期建设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耕地面积一直呈减少的形势下,需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土地整理。但是,由于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为导向的现代化土地整理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大多数地区土地整理的目标仍主要是为了增加耕地以获取占补平衡指标或为了地方经济建设多争取用地指标,尚未进入以保护耕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为主要目标阶段。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往往偏重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片面追求耕地数量和产出,而对土地整理活动对耕地及其所在区域造成的环境影响尚未引起足够认识。因此,很有必要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评价分析指标体系,来研究、评价其实施后的影响。金堂县作为成都市的农业、人口大县,对金堂县土地整理进行可持续性评价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本文分别从经济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来构建土地整理项目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与定量方面探讨金堂县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模型对金堂县的部分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定量分析,为解决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二部分进行文献综述以及理论基础的阐述;第三部分在对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数据收集方法,构建土地整理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第四部分根据相关科研成果及专家评析以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和作用分值进行确定,建立模型;第五部分是通过研究项目区实地调查、计算机技术采集的数据对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五点结论;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发展对策,预测土地整理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