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旨在于对银行业规模经济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进行实证检验。银行业规模经济能够刻画银行业的规模与成本效益的关系,通过判断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和规模经营状况,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既能为目前的银行购并浪潮提供理论说明,也能为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提供理论解释。 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证问题,既要求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也要求利用现实数据来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虽然各国学者运用各种方法对银行业规模经济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始终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争论的焦点在于银行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存在规模经济,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初步的结论。 本文首先对规模经济思想进行了简要回顾,从而提出了规模经济的一般理论。其次,通过比较一般工商企业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特点,提出了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内涵,为选择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研究方法和工具奠定了基础。接着,分析了影响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及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初步判断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营状况。然后,比较了银行规模经济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采用当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从1999年到2003年建的规模经营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在样本期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略微的规模不经济,股份制商业银行除部分银行外,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规模经济,少数银行如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规模经济最为显著。(2)从趋势上看,大部分银行的SCE值都随时间变化而降低,可能原因是政府放松了对银行业管制的变化或是技术进步,提高了整个银行的最有效规模。股份制银行的变化趋势和总体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他们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发展贡献较大。(3)通过分组考察,我们得出中国银行业的最有效存款规模在1500亿到5000亿元人民币之间,低于这个规模和高于这个规模都为非有效规模。从存款的规模经济和贷款的规模经济来看,我国银行业存款规模经济明显要高于贷款的规模经济,说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规模效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高比例不良贷款的存在。我们把实证结果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原因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