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燃料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量急剧增加。使用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作为生产原料时,会导致食物和饲料的短缺以及粮食作物价格的增长,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现在多采用非粮作物作为原料,木薯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原料。在木薯全粉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粘度太大,会对多罐连续发酵中物料的流动造成极大影响,也给醪液的搅拌、加热与冷却带来很大的困难。木薯中的杂质也会磨损设备并造成管道及设备堵塞,清洗困难,引起染菌、升酸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进行了木薯粉液化糖化及清液发酵乙醇的研究。采用液化糖化后的清液发酵,在尽量减少糖损失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醪液中固形物含量,降低醪液粘度,提高物料的流动性,同时也能减少砂石等杂质对设备和整个生产工艺的影响。首先进行了木薯粉液化糖化性质的研究。考察了液化酶用量、液化温度对液化工艺的影响,并对液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较优的液化条件为:液化酶用量为20u/g木薯粉,液化温度为95℃。在此基础上又考察了糖化时间、糖化酶用量、水料比对糖化工艺的影响,水料比对糖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糖度的变化会影响乙醇发酵的结果,故以最终乙醇发酵结果—酒度为考察目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试验确定了较好的糖化工艺条件,试验所得较佳的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酶用量200u/g木薯粉,水料比2.5∶1,糖化时间105min。利用优化后的液化糖化工艺条件制备糖化醪液,醪液经过抽滤后所得清液用于发酵。通过单因素考察了发酵时间、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对木薯粉清液发酵乙醇的影响,应用响应面试验确定了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8.1‰(w/w),发酵温度为33.1℃,发酵时间为66h。并做了两组木薯全粉发酵乙醇试验作为对照,结果得出清液发酵的酒精度稍高于木薯全粉发酵,表明清液发酵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以最优化条件为基础,进行了两次15L木薯粉清液发酵乙醇放大试验,结果表明在33.1℃发酵66h,发酵罐发酵酒精度最高可达15.6%(v/v),残还原糖含量在0.35%以下,残总糖含量在0.5%以下,数据重复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