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胚性腺是重要的动物器官发生研究模型,鸡的性别决定基因还没有确定,性腺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还不深入,高效利用鸡胚性腺模型及建立实用的性反转技术需要加强对性腺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白消安处理鸡胚是获得嵌合体鸡受体鸡胚的有效方法,然而不同剂量白消安对鸡胚成活率的影响及对原始生殖细胞的敲除效率还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围绕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白消安处理鸡胚的工作,引入并优化整体原位杂交技术,利用整体原位杂交并结合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鸡胚性腺分化相关基因Cdk2ap1在组织水平的时空表达;合成鸡胚性腺分化相关基因Smarce1的RNA探针,比较超表达后该基因的表达变化及睾丸和卵巢组织形态的变化;研究白消安对鸡在胚胎期成活率、原始生殖细胞数目及对睾丸和卵巢组织形态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在鸡胚研究中引入整体原位杂交技术,研究鸡Cdk2ap1基因的表达,先设计Cdk2ap1引物并通过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Cdk2ap1基因片段,构建Cdk2ap1/pGEM-T重组质粒。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使用Sp6和T7RNA聚合酶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RNA探针,通过控制蛋白酶K消化的浓度、探针杂交的浓度,以及杂交后的洗涤温度,得到了低本底、着色清晰的杂交结果,在本实验室建立了鸡胚整体原位杂交方法。为探讨Cdk2ap1基因在鸡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借助建立的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Cdk2ap1在4.0d雌雄鸡胚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dk2ap1基因在4.0d两性胚胎的脑间质、菱脑、听囊、脊神经管、前肢等部位均有表达,且在雄性鸡胚中的表达量高于雌性。在雄性鸡胚的生殖脊、后肢部位中该基因有表达但在雌性胚胎对应部位却基本没有表达。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整体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6.5-10.5d鸡胚性腺中Cdk2ap1的表达,结果发现该基因随着胚胎的发育表达下调,在雌性性腺中的表达高于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鉴于该基因在雌雄鸡胚中的差异表达,推测Cdk2ap1基因在鸡胚性腺发育及性别分化过程中起一定调节作用。为了研究Smarce1在鸟类性别决定和分化中的潜在作用,用RCASBP.B逆转录病毒载体超表达处理鸡胚,整体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表明该基因在感染鸡胚中上调表达。利用HE染色观察12.5d雌雄性腺组织形态,结果表明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的鸡胚卵巢皮质比对照组厚、鸡胚睾丸中的曲细精管索和间质细胞数多于对照组。鉴于该基因对睾丸和卵巢组织形态的增生作用,推测SMARCE1能同时促进雌雄性腺的发育。使用不同剂量白消安(0μg,120μg,240μg,360μg and480μg)处理鸡胚后,统计不同日龄鸡胚的成活率,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鸡胚原始生殖细胞表面抗原SSEA-1的表达,统计分析鸡胚性腺中原始生殖细胞数目的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白消安处理鸡胚后8.5d、11.5d和14.5d睾丸和卵巢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低剂量(<120μg)的白消安处理对鸡胚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而中剂量(240μg and360μg)的白消安处理显著降低鸡胚成活率(P<0.05),高剂量(480μg)的白消安处理进一步降低鸡胚的成活率(P<0.05)。睾丸和卵巢对白消安处理的反应不同,在睾丸中存在原始生殖细胞数目的自调节,而卵巢中的原始生殖细胞对白消安几乎没有反应。低剂量白消安对鸡胚性腺组织形态没有影响,睾丸曲细精管索数目没有变化,卵巢皮质厚度正常,髓质内细胞排列和细胞数目正常。随着白消安剂量的增加,鸡胚性腺形态开始发生异常。高剂量白消安处理导致睾丸曲细精管数明显减少,排列紊乱。卵巢皮质变薄,髓质中细胞分布散乱,细胞数减少。以上结果表明:白消安剂量的增加与鸡胚死亡率及睾丸和卵巢结构异常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