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晚明人物画的变革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人物画发展至两宋末期便已显露衰微之端倪,其后画家又大多沿袭传统,未能在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上真正突破革新,使人物画创作面临的各种困难与矛盾进一步显露。为了摆脱困境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明代人物画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的艺术手法和风格语言广摄博取,融汇创新。特别是到了明代晚期,由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王学”的兴盛,使画坛呈现出强烈的主观倾向和感性色彩。以曾鲸和陈洪绶为代表的人物画家在溯古与传承中能够加入自已的主观选择,开辟出独具个人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实现了晚明人物画的变革,也为中国人物画坛带来了一股新风。曾鲸的肖像画一反传统庄严肃穆、衣冠华丽之态,注重表现所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和动态特征,既满足了普通市民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也迎合了士大夫的文雅之尚。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西法,创作出“墨骨傅彩”人物面部刻画之新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写真性,实现了肖像画的巨大变革,亦为其后人物画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新的审美方向。陈洪绶的人物画躯干伟岸,线条圆拙疏朗,以僻古怪伟、夸张奇崛闻名于世,强调人物形象的抽象与象征意味,是明末画坛乃至中国画坛的一大怪杰。他的画风上承魏晋、唐宋、元文人画的古拙高雅,下融民间艺术的装饰趣味性,注重人物画的写意成分。“时史靡丽之习,洗涤殆尽”,三百年无此笔墨也。曾鲸和陈洪绶在溯古与传承中,集众家之长融汇贯通,又能不为其束缚,别开生面自成一家。通过对二人创作理念和绘画风格的研究,启示我们在多元繁杂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面前,有意识的甄别吸收,提高去伪存真、取其精华的能力,以明确自身正确的创作理念和发展方向。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的内容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分别从明代之前人物画的发展概况,明代各时期人物画的发展特点以及晚明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三个方面进行概述,阐明晚明人物画重现生机和复苏的社会历史原因。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本文的重点:具体分析曾鲸和陈洪绶的人物画作品,并结合画论和画评等文献资料,揭示二人独特的绘画风格。第五部分:简述曾鲸和陈洪绶对我个人人物画创作的影响与帮助。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呈现的两个典型特征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在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过程有失公正
通过对新疆抗战文化发展原因的分析 ,进一步揭示出新疆抗战文化的特点以及新疆抗战文化历史和现实作用。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
<正>情绪是个体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由三个成分构成: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生理唤起、表情行为。情绪的不同状态会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比如,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