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基于特色经济的视角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具有行政区划性质的区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国民经济的中观层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着力点,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安徽省虽然拥有许多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但整体经济落伍,呈现明显的“富饶的贫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县域经济发展过于滞后。因此,发展壮大安徽县域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成为安徽省迫在眉睫的任务。  本文选择了从特色经济的角度对如何提升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探索适宜安徽省各县(市)的发展特色经济以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在充分吸收县域经济基本理论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的实际,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运用TOPSIS评价法对安徽省61个县(市)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分析,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分类分析评价。然后,在探索特色经济理论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安徽省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安徽省各县(市)发展特色经济的可能性。为了更加充分地说明发展特色经济以提升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可行性,以宁国市为例,分析了发展特色经济对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作用,由此总结出安徽特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安徽各类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具体对策,以期为安徽省各县(市)发展特色经济及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其他文献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自二十世纪初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建立到飞速发展的漫长过程。其主要理论已被公认的有: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货币供应量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资产价格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分配制度由按劳分配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
交叉持股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扩张公司规模的一种常用手法,其对国家宏观经济和企业微观层面的正面和负面效应表现在多个方面,公司可通过实行交叉持股策略,实现资本的联合与集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进入房地产市场。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家庭生活自动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社会的信息化也唤起了人们对住宅智能化的要求。智能住宅由此应运而生,并成为未来房地产住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智能化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提起智能化住宅,不少人会觉得这是高科技的产物,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其实,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深入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