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性财政支出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用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zibz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分配制度由按劳分配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指引先,城乡收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扩大化的差距。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鸿沟,不仅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造成社会的不均等,为激化社会矛盾埋下隐患。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想办法缩小收入差距,由于在收入差距中城乡差距的贡献率最高,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不同角度来看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其中财政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而财政中的福利性财政支出又最能影响到居民收入。因此,本文通过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利用和分析大量权威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从福利性财政支出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  文章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通过数据分析来研究城乡之间及其内部的收入差距变动轨迹,发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一个波动曲折并在近几年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城乡内部收入差距不断上升,其中农村地区的内部收入差距要高于城镇地区。然后具体从体制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差距的成因。第三部分阐述了调节收入分配是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并从规模和结构出发,分析了财政支出的变动轨迹。在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中,发现福利性财政支出的份额受到挤占,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第四部分中选取了福利性财政支出中最具意义的四个指标包括财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支农支出来进一步分析各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机制和调节现状。一般来说,福利性财政支出并不包括支农支出,但考虑到其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其纳入福利性财政支出范围做深入研究。第五部分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计量模型,得出以下结论:财政教育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医疗卫生支出调节收入差距作用不显著;社会保障对缩小收入差距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支农支出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缩小收入差距。第六部分则是针对上述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支农支出存在的问题出发,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建立桁架桥和桥面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协调关系,给出了连续桥面板上的均布荷载分配到桁架桥各个节点上的实际荷载。位移协调方程的建立是基于力法方程,因此该方法在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各国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密切相关。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这样就使得在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出口信用保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自二十世纪初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建立到飞速发展的漫长过程。其主要理论已被公认的有: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货币供应量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资产价格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