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与江苏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l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识教育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它导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历经漫长的演变,已成为西方大学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模仿苏联经验,走着一条“专才教育”之路。直到1995年,我国在部分高校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与实践,通识教育才重新被人们关注起来。然而,与西方大学较为成熟的通识教育相比,我国的大学通识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选取了香港中文大学和江苏大学为案例,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我国通识教育现状作叙述与评析,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香港中文大学自1963年成立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通识教育改革和发展,形成了备受称赞的“中大模式”:第一,以“均衡论”为教育哲学;第二,对通识教育不断进行反思与摸索,锐意革新;第三,由大学通识教育部统筹规划,大学、书院、学系共同参与,有优越的制度保证;第四,正式通识课程数目合理、质量上乘;第五,非正式通识课程富有书院特色。   江苏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其通识教育水平基本能够呈现当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的通识教育水平:第一,通识课程背后的教育哲学主要是体现国家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第二,学校没有单独的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对通识教育的理念比较模糊;第三,缺乏完善的制度保证;第四,正式通识课程内容过于偏向实用化,知识承载度不足;第五,有相当丰富的非正式通识教育课程,但缺乏周密的计划与严谨的组织;第六,能够胜任通识教育的教师数量亟待提高;第七,由于修习过程缺乏指导,通识课程的效果较难保证。   本文以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为参照,结合江苏大学的实际情况,并推而广之,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研究型综合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模式:第一,在哲学背景上,通识教育应注重体现“均衡论”的哲学思想,既要体现社会意志,更要注重学生本身的需要;第二,在教育理念上,要回归到人本身,培养“完整的人”;第三,在培养目标上,应该提出独立而明确的通识教育目标;第四,在制度保证上,应成立大学通识教育部,统筹规划;第五,在专业设置上,应根据学生需要组成专业;第六,在专业选择上,应允许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自由选择专业;第七,在课程设置上,应研究通识课程的合适比例和内容;第八,在课程内容上,应介绍人类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原理、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历史发展趋势;第九,在师资配备上,应制定标准,对开设通识课程的教师设立评价机制;第十,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丰富多样;十一,在评价方式上,应定期对课程的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估,以多样化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业;十二,在生活管理上,应注重营造校园氛围。   总之,我国通识教育的实施还是一个艰巨而深远的过程,需要我们以清晰的理念和探索的精神,不断进行改革。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我国特殊家庭(重组家庭、单亲家庭)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在情绪管理模型的基础上,考察特殊家庭家庭功能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建立家庭功能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模型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及与中国男篮比赛的六个国家队:美国、安哥拉、立陶宛、希腊、德国、西
高师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已成共识的背景下,如何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一线技术人才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支重要力量。论文研究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在吸收借鉴国内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