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分析中医药通过凉血、化瘀、清热、解毒、通下法治疗重型肝炎及其并发症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探讨其临床意义,以寻求更有效的重型肝炎治疗策略。方法:本课题共收集28例重型肝炎病例,病例来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二内科住院病人及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科住院病人,均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重型肝炎诊断标准。以信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西医基础治疗+单重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单重血浆置换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凉血、化瘀、清热、解毒、通下法治疗,口服药每日一剂,中药灌肠每日一次。观察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有效病例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肝功能改善情况,血清肠源性内毒素(ET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治疗前后水平,并发症的发生及其疗效等情况。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对重型肝炎疾病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别,但从证候角度分析,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倦怠乏力、大便溏薄或干结的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PTA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还可显著降低患者NH3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经治疗后治疗组的ETM、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IL-1β水平虽有所下降,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重型肝炎肝脏损害严重,病情变化多样,常合并多系统损害。本研究表明,西医治疗联合中药之凉血化瘀通下法是治疗重型肝炎有效方法,尤其在中医症候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机制主要通过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及抑制其产生,降低TNF-α的表达,减少氨在肠道的生成及吸收,从而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