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气候合作机制探析——基于新地区主义的视角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12332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典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非传统安全共有的特点和影响,其危害甚至更为严重,这决定其在霸权体系框架下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当前全球气候谈判处于僵持阶段,需要寻找新的合作模式或合作向度,新地区主义恰恰为之提供了新的合作层次和合作模式——即跨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跨区域合作。   当前全球气候谈判中最大的矛盾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减排问题,在全球气候治理盛行的今天,有着悠久合作历史的中欧双方抓住了气候合作的机遇。中欧在气候合作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共同利益是推动中欧气候合作的关键,已有的合作关系为中欧气候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通过中欧气候合作机制现状分析,也会发现中欧气候合作存在许多限制因素。本文期望新地区主义能为中欧提供新的合作动力,中欧能突破一些限制性因素,促进实现共同利益,减轻气候变化压力,提升中欧气候合作层次,巩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也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在此就本文的研究内容作一个简单介绍:   第一章是中欧跨区域气候合作机制的理论分析。首先用新地区主义界定了中欧气候合作的内涵,即中欧跨区域气候合作机制构建,这是中欧顺利实现气候合作的保证。同时这一章也分析了跨区域气候合作机制的功效。第二章是中欧气候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本章首先从全球气候变化压力的驱动这一角度分析了中欧气候合作机制构建的动因。再次从促进亚欧合作这一区域视角分析了中欧气候合作的动因。最后从双边利益认同这一视角分析了中欧气候合作机制构建的动因。得出结论,中欧是基于压力、利益和共识而进行气候合作的。第三章是中欧气候合作机制的现状分析。首先是中欧气候合作的领导机制分析,分析了不同级别、不同主体的合作机制。其次分析了《京都议定书》中的三个灵活机制给中欧气候合作提供的一些合作模式或合作思路。再次分析了中欧技术转让机制和资金援助机制。最后分析了中欧之间比较成功的气候合作项目。得出结论,中欧在气候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第四章是中欧气候合作机制的功能评价和困境分析。首先分析了中欧气候合作机制的特点和功效,然后分析了中欧气候合作机制的自身缺陷和限制因素。第五章是中欧气候合作机制构建的前景展望和政策建议。针对中欧气候合作的动因、现状、困境等,展望中欧气候合作的前景,并对中欧气候合作机制进行尝试性的思路指导和构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在当前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球气候治理存在缺陷的背景下,新地区主义为气候合作提供了一个介于全球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合作向度,中欧气候合作顺应了这一趋势。构建中欧气候合作机制,既有利于中欧自身利益的实现,又可以弥补全球气候治理的缺陷,同时可以把中欧气候合作模式塑造成为世界上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之间和谐共处、友好交往的典范,丰富了新地区主义的实践内涵。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其在市场经营过程中需要经常向银行融资,而银行为了控制其信贷风险要求企业必须提供担保,这也就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担保的发展。企业为自身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民族精神培育已经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课题。中华民族精神作
民间文学艺术是一种最能鲜明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要素,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民间文学艺术的文化地位和认同感正在日渐消沉。在现有制度体系下,传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既能成为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社会成熟进步的标志。2014年末,政府出台了三份关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制度文件,这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制度创新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医疗服务领域的改革,从行政管制到公私合作,体现了医疗服务领域改革思路的升级转变,这是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从行政法的角度对医疗服务公私合作进行考察,即以公私合作为框架,分析合作过程中行政要素的
国民认同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国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正不断增
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图书业反垄断法规制的重要性、图书业常见的垄断行为,以及分析了图书业面临的反垄断法问题,并结合政策目标提出完善建议。本文开篇从图书行业组织制定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