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创新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给整个金融领域以及世界经济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西方学者们提出了种种理论来解释,他们对金融创新的研究对我们研究和分析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冲击就是制度方面的冲击。面对未来的银行业国际竞争,依靠已经取得的成绩还不够,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公司治理机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本文认为,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实现混业经营以及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商业银行监管制度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本质是产权跨时空交易活动,在产权没有得到明确界定的条件下,不仅会出现严重的代理人问题,而且还会带来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分离,从而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因而明确产权安排对于金融发展至关重要。虽然国有控股银行已经建立起现代银行公司治理架构,产权制度改革已初见成效,但是众多问题仍然有待明确和解决,比如:股权结构还不够科学和完善;董事会的作用发挥不够;激励机制还很单一等。
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金融日益“脱媒化”的挤压和跨国银行的严峻挑战,核心对策是加快金融创新,拓宽业务领域,提高竞争力。然而,现行“分业经营”制度封堵了金融创新空间。由于传统的资产和负债业务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继续增长有一定困难,面对金融日益“脱媒化”形势,商业银行逐渐向投资银行领域渗透,将其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这是一种创新。鉴于金融业现状和混业经营带来的风险和监管问题,混业经营宜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实现混业经营的一个阶段性的战略选择。
金融监管创新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管创新与金融创新又是一对两相博弈的统一体。由于金融创新本身就是逃避监管的产物,客观上要求突破一些现行的规章制度。尽管监管机构非常重视、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进行创新,但由于金融创新增加了监管工作的复杂性,扩大了监管范围,对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市场经济中,银行业的安全和健康运行是整个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的银行监管起步较晚,监管的政策和监管水平都有待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