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是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的发展对完整人格的塑造、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社会领域中提出了“增强自信,培养幼儿乐群、友好的态度和行为”的德育目标,并增加了与人交往、互相合作、和睦相处、分享等新的教育要求。同时,《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了“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教育目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助人行为、分享行为、合作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等,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幼儿为研究对象,将亲社会行为作为切入点,探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策略,这将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幼儿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现状及其群体性差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作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策略。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教育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幼儿亲子关系发展现状良好,与传统的“父母专制”教育观念相比当代父母对幼儿的要求性偏低;幼儿同伴关系大多处于一般型,其次是受欢迎型和被拒绝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总体现状发展较好,但安慰行为相对来说发展较差,低于平均值3分。(2)幼儿亲子关系在性别、主要照顾者、和母亲学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幼儿同伴关系在性别和母亲学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3)亲子关系中的亲子依恋维度与同伴关系中的正向提名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亲子关系各维度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中的正向提名维度与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分享行为、助人行为和公德行为维度呈显著正相关。(4)亲子关系中的亲子依恋和反应性维度可以预测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