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PK的网络设备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信息化步伐日益加快,现代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网络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的企业或机关单位都通过内部网络作为信息管理和数据传输的平台。内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研究表明,利用各类硬件设备存储工具从政府和企业内部直接带走信息已经成为信息流失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有效控制硬件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保障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的当务之急。 目前,国内外对于内部安全系统中硬件设备控制领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光驱/刻录机、软驱、串/并口和USB口等设备。但是,多数都只能对以上设备在应用级进行简单的屏蔽控制,并存在控制粒度粗等尚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信息安全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保障设备安全的技术,包括数字签名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USBKey等。现在应用较多的认证机制中,基于X.509证书的公钥基础设施PKI发展最为完善。但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密钥管理的规模化和密钥分发成为认证系统的两大难题。PKI认证系统的多级CA和第三方证明机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难题,而且存在着CA可信度降低、认证效率下降等问题。而由我国学者南湘浩教授提出的CPK(CombinedPublicKey)标识认证系统,相对于现有的其它认证系统,其运行效率高,处理能力强。 鉴于上述安全需求及现状,本论文在研究CPK认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PK进行身份认证,然后将设备信息结合用户ID对设备进行绑定,从而对终端用户的受控设备操作进行监控的解决方案。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综述了设备监控技术及CPK认证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分析了现有认证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CPK的网络设备监控的解决方案; (3)设计了基于CPK的证书格式,定义了证书的存储结构; (4)设计了基于CPK的网络设备监控系统,包括系统初始化模块、设备控制模块、ID证书管理模块; (5)在VisualC++.NET平台上,实现了证书管理的系统初始化模块、密钥管理模块、证书管理模块、设备认证识别模块的功能。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 (1)采用CPK身份认证技术,对内网终端设备进行基于标识的认证,以监督和控制对设备的使用。 (2)区别于以往的单一设备控制方案,对内网的设备监控运用了发证书的形式,增加了此类应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在论文的组织上,从研究背景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均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内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及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并对CPK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对硬件设备控制模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详细说明了CPK标识认证在硬件设备控制中的应用。其中,不仅分析了模块实现和关键例程,也给出了最终的相关测试结果。最后就论文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其他文献
XML已经成为网络上数据和信息交换的事实标准。模式匹配在许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模式集成、数据仓库、电子商务、数据集成等。但是由于模式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模式类
桌面虚拟化技术可为计算机桌面的大规模快速分发和管理、按需满足不同用户的应用请求提供强大的支持,而其后台核心则是基于虚拟机的大规模虚拟集群。随着这项技术在各种大型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中信息量成指数级增长,这使得用户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更好的使用互联网中庞杂的资源,搜索引擎应运而生。通常评价搜索引擎的性能的标
性能管理是战术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战术无线网络的运行状况、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起监测、管理和控制作用,直接影响网络正常、有效的运行。 论文在分析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产生,信息爆炸增长,企业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高可用性、业务的连续性要求越来越高。集群在当前数据密集度高、事务分布式程度高或系统可用性要求苛
伴随着IT硬件的丰富化、多样化,小设备的计算能力进一步增强,诸如手机、MP-x等,功能越来越强大,而目前这些设备的操作系统功能单一,不同的软件在不同的系统可能互不兼容,其软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数据已通过互联网进行分享。在这个庞大的数据集中,如何获取所需的重要信息是一个难题。这其中涉及两个核心问题:关键网页的获
学位
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进步和完善,极大地推进了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安全。传统的安全技术无法满足当前涉密内网中的电子文档保护的需求。结合数
随着数据信息资源几何级数地增长,存储技术应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种海量信息存储系统相继出现,其中基于对象的存储系统,是一种具有跨平台数据共享、高性能、安全性及可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