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8%到2017年的58.2%,只用了 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近百年的城镇化历程。然而,我国的城镇化在经历了 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出现了土地过度城镇化,市民化进程严重滞后,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造城(镇)运动轰轰烈烈,有城无“市”、无产业;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够,城乡建设缺少特色等一系列问题。特色小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聚集区,可以是大城市市域范围内的一个功能区,也可以是乡村的中心点,成为强化城市功能、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结合点。它集中了大城市的开发模式和乡村发展的动力需求,是城镇化各种模式的契合点,同时,每个小镇的空间范围小、问题和矛盾单一,便于我们能够更好地找到切入点。因此,特色小镇将是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并通过实践探索其有效路径和经验的最佳突破口。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从理论分析和实证量化双重角度,客观衡量和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对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扫除以往的模糊认识和主观臆测,清楚界定了特色小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功能和定位,进而把山东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总结,为未来政府部门合理科学地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针对山东省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是要突出新特色,依靠科学规划引领特色小镇发展;二是要尊重市场规律,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三是要将特色小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特色小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四是完善融资体制机制,扩大金融支持;五是发挥人才对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