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任何一种文化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其他优秀文化理论的汲取。美学对中西方的翻译理论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翻译美学观也应运而生,并且在中西方翻译理论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有着悠长深厚的历史。同时翻译在中国的历史也相当的悠久。虽然中国翻译理论最初是与宗教翻译相关联的,但是它与中国传统的哲学和美学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美学与翻译的结合在中国的翻译理论中占有相当大作用。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意境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意境说在翻译理论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力。在翻译中,意境不仅仅是艺术形象的再现,更是象和与之产生的想象与情感的综合体。因此在翻译活动中,对意境的再现不仅仅是从表面的语言层面来表现,例如语言层面;更需要从非形式系统的因素,例如意象,情感,象外之象等方面来展现。本文主要拟用刘宓庆的翻译美学观为出发点,系统探讨中国现代经典小说《边城》英译本对原作意境的再现。首先,本文介绍了美学及翻译美学观的基本理论,侧重叙述了刘宓庆教授的翻译美学观。其次,对中国传统意境说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意境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表现:意象、情感以及象外之象。这个观点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观中翻译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有相合之处。审美客体主要包括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其中非形式系统是主导。意境又是非形式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可以称之为其“灵魂”。再次,理论联系实际,文章介绍了沈从文及其名著《边城》,挖掘了其中的美学意境;并对其英译本做了简要评价。最后.本文具体分析了从翻译美学观看金介甫英译《边城》中意境的再现的问题。并且主要以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金介甫的译作不仅从形式层面上的文字,音韵等方面再现了原作美学价值;更从非形式层面的象、情、象外之象等意境方面诠释了原作悠远澄澈的风骨和神韵。总之意境在翻译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原文中的意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译文中得以再现。当然在对意境的再现过程中,也包括了译者的再创造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