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课程,它有着自身的目标、理念、内容和要求,这对任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以有关教师专业素养的理论、小学专业标准的规定和该课程特点对教师素养特殊要求为依据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素养的内容进行探索,确定为四个方面的素养:理念、知识、能力、职业道德。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对重庆市S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这四个专业素养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结论为:(1)任课教师的总体素养呈中等水平;(2)任课教师多数具有良好的理念素养,认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独立价值、肯定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对课程性质的认识还有待提高;(3)知识素养是该课程教师最欠缺的。任课教师普遍知识结构单一、知识储备不足、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知识相当缺乏;(4)任课教师具有基本的能力素养,能掌控课堂节奏、发挥学生主体性、较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但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还十分欠缺;(5)职业道德素养方面,任课教师能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调节好个人情绪,但在工作态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对这份工作的责任感不强。本研究通过对教师、校长或教育管理人员、教研员(共计19名)进行访谈,发现S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薄弱;(2)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3)教师比较欠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4)教师不太乐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工作。其主要原因是:(1)师范学院普遍没有开展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活动;(2)教育管理部门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管理与指导;(3)社区和家长不认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4)兼职教师得不到有效的培训;(5)学校没有具体可行的课程评价标准;(6)教师个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能力不够高。据此,从三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策略。(1)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关教学活动、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政策保障、加强社会宣传建设,积极争取社区支持。(2)学校:有效培训教师,完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体系和编制教师教学与指导指南。(3)教师个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和提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