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平均寿命随之也大为提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新生儿的出生率大为下降,使得我国在现今出现了年青人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使我国社会出现未富先老的趋势。老龄问题成为影响今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由增龄而引起的行动能力下降,肌肉减少,将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运动减少将会使肌肉力量进一步下降,致使老年人行动更为不便,跌倒的风险增加。因此提高肌肉力量成为改善老龄人生活状态的核心因素。通过抗阻的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可使活动范围和活动总量增加,减少脂肪在血液中的含量,并能减少或避免多种疾病的发生。肌肉的力量与重量在二十至三十岁时达到顶峰,而后逐渐下降,当进入到老龄后,肌肉力量与重量呈现出加速下降的趋势,肌肉丢失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抗阻训练可使肌肉丢失得到改善。在抗阻训练的负荷强度与重复次数之间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更为有效的方法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对于抗阻训练改善肌肉丢失的机理更是人们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动力。骨骼肌是多核细胞,关于肌核存在的意义、肌核功能及抗阻训练对老龄肌肉、肌核关系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本研究从多核细胞的数量与功能出发,选择老龄个体为研究对象。由于实验过程要对细胞核进行某种标记,不利于人体的健康,所以选择18月龄的老龄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小负重组、中负重组和大负重组,每组10只。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作为新生骨骼肌肌核的标记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骨骼肌内新生的肌核进行鉴别,并用hochest33258对骨骼肌内正常细胞核与凋亡细胞核进行区别,进而用抗阻训练对骨骼肌细胞内新生肌核、凋亡肌核的变化进行研究。实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实验:研究目的是通过实验寻找新生肌核并对其来源进行讨论。研究对象:雄性SD大鼠。用brdu作为新生肌核的标记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显示大鼠骨骼肌中存在新生细胞核。进而用免疫电镜技术对新生肌细胞核的存在进行深入证实。研究结果在图5、图6、图8显示了骨骼肌中存在新生细胞核,并且对新生肌核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目的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寻找骨骼肌纤维内新生肌核与凋亡肌核共同存在的证据。对骨骼肌进行纵切,用brdu和hechest33258标记新生肌核和凋亡肌核作,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进行显示。研究结果在图9至图11显示了骨骼肌纤维内同时存在新生肌核与凋亡肌核,即证实了骨骼肌中存在“肌核更替”现象。第三部分实验:试图研究不同负荷的抗阻训练对老龄骨骼肌肌核更替的影响程度。随机分为安静组、大、中、小负重训练组,每组10只。用抗阻训练的方式对大鼠进行训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抗阻训练使老龄大鼠的骨骼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蛋白质总量大负荷为0.539±0.015g/L,安静组为0.442±0.027g/L,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抗阻训练能使骨骼肌蛋白质总量增加。肌纤维中肌球蛋白各亚型的mRNA的表达发生明显的变化,安静组MHCIIb为1.023±0.013,中负重组为0.655±0.009;安静组MHCI为1.21±0.018,中负重组1.539±0.04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横切肌纤维内肌核平均密度也发生相应变化,说明抗阻训练能使肌核数量增加。由此说明抗阻训练能使肌核的平均数量增加,也使骨骼肌的蛋白表达方式和蛋白质总量增加,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从中可以推导出新生肌核是肌细胞代谢中的重要一环,三者存在重要的联系。通过以上三部分实验表明抗阻训练使骨骼肌的细胞核数量发生变化,同时在骨骼肌内的蛋白表达和蛋白质总量方面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本研究用实验的方法将“肌核”作为骨骼肌细胞代谢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多核细胞的核作为研究内容,这一研究不仅可用来进一步解释抗阻训练使骨骼肌肥大的成因,还能为肌肉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