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米波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精确制导领域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应用领域。毫米波以宽频带、方向性好、抗干扰性、小体积、低功率、具有隐蔽性等特点一直备受青睐,尤其是在机载雷达或者弹载制导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高隔离度的单天线FMCW(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射频对消T/R(transmitter/receiver)组件就是该种技术的主要载体之一,在运载系统上对T/R组件的性能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本课题就是在这种应用背景之上深入研究了射频对消技术。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射频对消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映射到与数学模型相对应的物理原型,理清了射频对消技术的技术途径。在模型分析过程中,以数学原理的形式分析了各个功能性模块对射频对消性能的影响权重因子,从而指明了影响关键技术因素。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整机系统有一个深入理解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模块化,确定关键技术,依据现有技术平台,引入了中频矢量预调制方案,通过对中频频率进行矢量调制来间接的矢量调制射频频率,变通地绕过关键技术瓶颈。根据整机系统的需求,在重新修订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实际设计了耦合-功分、合路-耦合模块、窄带带通滤波器、驱动放大模块、变频模块、波导-鳍线-微带过渡、中频预调制方案及模块实物。最后对新方案的关键技术进行整合并进行了实际测试,并且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优化系统方案,为整体对消技术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实验研究成果表明,在所做的相关工作中,耦合功分、合路耦合模块基本满足技术指标要求;波导-鳍线-微带过渡电路具有较好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是伴随的不利因素是结构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值了该过渡的应用;窄带带通滤波器具有较好的选频特性,并且对带外敏感频率的带外抑制较好,有30dB的抑制能力,但是插入损耗相对较大。驱动放大模块基本达到预定目标,并且直接验证了与之相应的腔体对电磁辐射约束的影响。变频模块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和中频矢量预调制模块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射频矢量调制成果。在W波段实现了振幅35dB、相位0-360°的矢量调制范围,但是相位调制的精确信息目前还没有得到准确的测量,因此还有一些工作需要继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