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难治性腹水是肝硬化患者晚期症状,预后一般很差。目前治疗难治性腹水的方法主要还是以排液法为主(包括反复腹腔穿刺和腹腔置管引流),并发症多,很多都难以处理,甚至加重病情,威胁生命。本方法是腹水内引流,引流道在体内,腹水通过引流道直接进入体循环,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上述问题。腹腔静脉转流术也是一种腹水内引流,然而因其手术复杂、引流管路径长,需要腹腔、腹壁、胸壁多个切口,手术过程需要全身麻醉,同时也存在引流管阻塞、手术切口渗漏、感染等并发症,故此方法目前已经罕见应用。本实验方法只需局麻下经肝静脉穿刺入腹腔,引流道短,无切口。TIPSS是将门静脉血流分流入下腔静脉,可引起肝性脑病,不适用于肝性脑病高风险的患者。本方法将腹水直接经颈静脉肝静脉引流入体循环,避免了肝性脑病的发生几率。我们研究的经颈静脉肝静脉腹腔分流术(Transjugular-hepatic vein-peritoneal shunt,TVS)是一种治疗腹水的新型介入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本研究,可有效地避免现有难治性腹水治疗方法的各种并发症,使腹水治疗增加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1.研制适用于TVS的单向分体活瓣支架并尝试分体活瓣更换2.研究简易腹水模型TVS术中术后动物生命体征,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探讨TVS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对肝组织的损伤程度和肝功能的影响。3.通过对比实验组手术前后血液样本中红细胞计数变化,以及对照组与实验组腹围变化情况,明确TVS术治疗腹水的效果。4.通过解剖及病理检查观察动物肝内引流支架放置和通畅情况,探讨支架与肝组织的相容性及适应性。方法:20Kg±2Kg实验猪2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入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0只。对照组术前记录每只猪腹围,腹腔穿刺放置导管鞘并注入2000ml生理盐水制成腹水模型后,记录术后0h,24h,48h,72h腹围,观察一般生活状态。实验组术前及腹水造模后记录腹围,行TVS术,手术前后分别抽取肝静脉及腔静脉血,比较手术前后红细胞计数变化、肝功能变化,记录术后24h,48h,72h腹围,观察一般生活状态。术后三天每天早晚各适量喂食水一次,皮下注射肝素1000单位行肝素治疗。对比实验组放置支架前后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变化,比较两组腹围的变化情况,观察腹水引流效果。术后解剖并观察支架在肝内放置情况,切取分流道及其周围部分肝组织制成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术后情况。结果:1.实验组10例腹水模型,支架全部顺利置放到位,成功率为100%,并对其中一例进行活瓣更换,过程顺利效果良好,手术操作简单可行。2.置入分体单向活瓣支架,动物耐受性良好,生命体征平稳,PICCO监测发现腹水建模后,右心负荷会少量增加但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术后30min至1h后均苏醒。3.术后1天即可适量进食,术后2天,腹水量即迅速减少,排尿量大,腹围明显缩小,活动及状态基本恢复正常。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靶肝静脉内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中心静脉内红细胞计数,证实腹水经支架引流入肝静脉使血液稀释,效果显著。术前术后肝功能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证实本实验对于肝功能影响微乎其微。5.实验组术后24h、48h、72h腹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说明分体单向活瓣支架起到了明显的引流腹水作用。6.术后解剖肝组织病理示肝小叶内肝细胞肿胀变性,门管区大体正常,局部肝血窦扩张瘀血,部分肝细胞嗜酸性变性。结论:1.腹腔内注射2000ml生理盐水制备简易腹水模型,达到难治性腹水患者的腹水量级,可为肝硬化腹水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适合的模型。2.分体支架放置过程简单、便捷,支架位置精确,与组织相容性良好,分体单向活瓣支架可顺利更换。3.腹围较对照组减少速度明显,腹水可确切经分流道内引流。手术创伤小,没有出现因手术引发的重要脏器损伤、肝功能衰竭、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4.TVS对右心功能无明显影响。5.TVS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6.初步表明国产分体单向活瓣支架和肝组织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静态闭合式单向活瓣可确切防止反流出血。7.网膜包裹为该实验主要并发症,无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8.手术创伤小,过程简单,成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