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促进了汇市和股市之间的联系,且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各国相继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放松对汇率的管制,汇率波动加强。在开放的经济体中,汇率波动引起国际资本流动,流动的国际资本冲击股市,引起股市大幅震荡,引发一国金融危机,并由于金融市场的传染性的存在,引起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1世纪初的美国次贷危机便是证明。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汇市和股市,在宏观上是各国经济实力的反映,在微观上,是经济主体进行经济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正因为如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汇率的波动对股市的影响。本文以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的泡沫经济危机及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为历史主线,从危机中汇率波动对于股指的影响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国际上浮动汇率制度实施以来,各国或直接由固定汇率制度过渡到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或由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过渡到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亦或是实施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之后又转为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基于我国现阶段的汇率制度,本研究选取汇率制度改革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国家,韩国和印度尼西亚,通过理论分析股价的决定、汇率影响股指的传导机制,实证检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对股指的影响力度,并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不同汇率制度下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对股指的影响力度较小,汇率是股指的格兰杰原因。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是股指的格兰杰原因,并且韩国和印尼汇率制度的变化改变了汇率和股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由汇率制度变化前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转变为汇率制度变化后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自由浮动汇率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股指和汇率都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通过对传导机制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还是在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和股指与利率、进出口、货币供给、心理预期和外汇占款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短期内,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通过利率、进出口、货币供给、外汇占款影响股指,股指同时受其自身滞后期的影响,但却不受股票成交量变化的影响。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韩国和印尼的股指受利率、汇率、货币供给、进出口、心理预期和外汇占款滞后期的影响,同时受股指自身滞后期的影响。但是在中国,短期内汇率并没有通过利率对股指产生影响,股指只受汇率滞后期和股指滞后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