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区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起始点,也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单元,纵观我国住区建设历程,高层高密度已经成为我国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以LID为理论基础,采取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归纳演绎法、模型模拟法展开跨学科研究,从武汉高层高密度住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雨洪管理问题入手,探讨LID理念下的武汉高层高密度住区雨洪管理策略。具体包括以下方面:文章首先对国内外低影响开发研究动态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高层高密度住区进行概念界定以及特质分析,阐述低影响开发理念在高层高密度住区的适用性。其次在武汉内涝以及高层高密度住区发展背景下,对武汉住区从功能、尺度等方面进行典型住区筛选及实地调研分析。通过对武汉高层高密度住区平面布局、建筑、道路系统、公共活动场地、绿地系统、竖向空间、雨水基础设施等方面雨洪环境现状分析,总结分析住区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及经验。在此基础上对LID理念下的高层高密度住区雨水控制目标以及优化原则进行确定,明确住区雨洪管理流程以及归纳适合武汉地域特征的LID设施,如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并对住区各层面提出详实的雨洪管理策略。最后选择铁桥新家园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在对铁桥新家园进行雨洪管理策略优化后,利用SWMM模型模拟对比传统开发模式和LID开发模式下的雨洪管理效益,发现在不同重现期(p=0.5a、p=1a、p=2a、p=5a、p=10a)时,LID开发模式下的径流总量削减率分别为50%、50.1%、49.8%、49.6%、49.3%,径流峰值削减率分别为55.6%、54.1%、53.3%、52.6%、51.2%,TSS在各重现期下削减率分别为60.4%、55.5%、43.8%、28.4%、25.4%;COD在各重现期下削减率分别为64.3%、54.9%、43.1%、31.6%、30.6%;TN在各重现期下削减率分别为59.6%、54.2%、45.8%、32.9%、29%;TP在各重现期下削减率分别为58.4%、53.8%、47%、33.5%、27.3%,且能够达到《指南》中指出的年径流总量为70%的控制目标,表明了低影响开发理论在高层高密度住区中具有良好的雨洪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