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织纹螺对食物相金属的生物富集及食物链传递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急剧增加的工业活动已经对沿海海域的水生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目前,重金属是我国近海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食物相暴露是底栖动物富集重金属的主要途径。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后,由于生物放大作用能够在底栖动物体内大量富集,从而对底栖生物的生存以及底栖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织纹螺是潮间带常见的底栖生物,广泛分布于东南沿海,在底栖食物链中处于较高营养级,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而富集较高浓度的重金属。   本研究以厦门海域的常见物种西格织纹螺(Nassarius siquijorensis)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常见底栖生物一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和翡翠贻贝(Pernaviridis)为饵料,经过8周的食物相暴露,研究了6种重金属(Ag、As、Cd、Cu、Pb和Zn)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及食物相暴露后西格织纹螺体内的金属累积和亚细胞分布,以模拟自然状态下食物相重金属的生物累积和食物链传递,探讨可能产生的毒性效应和相应的解毒机制。   研究结果如下:   1.在本研究中,西格织纹螺偏好于摄食菲律宾蛤仔(平均摄食率为3.4mg/ind/day),而对其它3种饵料的摄食量基本一致。食物相暴露8周后,所有实验组中西格织纹螺的个体指数均有所降低,并且白脊藤壶和翡翠贻贝实验组中个体指数下降最为明显。这种下降趋势可能与饵料体内的金属含量、营养价值、螺的繁殖以及壳的生长有关。   2.本研究所选的4种生物体内6种金属的浓度不同,白脊藤壶体内As、Pb和Zn的浓度最高,葡萄牙牡蛎体内Ag、Cd和Cu的浓度最高。在4种生物体内,大部分金属主要以细胞碎片和富金属矿体的形式存在,另外,类金属硫蛋白组分也是金属储存的重要库。6种金属在4种饵料生物体内生物可利用组分中的比例不同,从而影响其生物可利用性。   3.西格织纹螺内脏中6种金属的浓度均远高于肌肉,表明内脏是金属的主要累积部位。食物相暴露后,西格织纹螺体内金属的累积与饵料类型相关。摄食葡萄牙牡蛎和白脊藤壶后,西格织纹螺内脏中的金属累积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实验组。6种金属的食物链传递因子也与饵料类型有关。不同金属的食物链传递因子具有较大差异,Ag的食物链传递因子最高为251,Pb的食物链传递因子均小于1。翡翠贻贝和菲律宾蛤仔实验组具有较高的食物链放大作用。西格织纹螺内脏中6种金属的累积浓度与饵料生物可利用组分中的金属含量成正相关。   4.食物相暴露前,多数金属在西格织纹螺内脏和肌肉中的亚细胞分布模式一致,细胞碎屑(大于50%)是多数金属的主要或重要储存部位。食物相暴露8周后,西格织纹螺肌肉中的亚细胞金属分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西格织纹螺内脏中,除As和Cd外,绝大多数实验组中金属的亚细胞分布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即使是在金属含量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的实验组,表明饵料类型可显著改变西格织纹螺内脏的金属亚细胞分布。   5.西格织纹螺摄食4种饵料可不同程度地诱导其肌肉和内脏中金属硫蛋白的合成,调节累积金属的储存、运输和代谢,或者对金属解毒。肌肉中金属硫蛋白的浓度与6种金属的累积浓度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在内脏中不存在相关性。因而,金属硫蛋白可以作为西格织纹螺肌肉中金属胁迫反应的敏感生物标志物。自然饵料暴露可以激活或抑制西格织纹螺肌肉和内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表明食物相金属累积对西格织纹螺可能造成了氧化损伤。
其他文献
海洋是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对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深远的影响。随着对海洋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与政府的重视。在海洋环境探测中,
计量自动化系统是营配信息集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配信息集成平台子系统之一。在广东电网公司的统一指导下,河源供电局于2005年组织开展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建立
闸门是水电站的重要设备,闸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关系到电站的安全运行,针对大峡水电站底孔闸门控制系统设备老化、可靠性低、传感器故障、不能实现远方操作等问题,在闸门控制
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南盐油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0、50、100、200和300mmol·L-1) NaCl处理浓度,对其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进行盐胁迫试验,研究油菜种子和幼苗的耐盐能力及其对NaCl胁迫的响应;另外,利用其下胚轴和具柄子叶进行组织培养试验,考察其再生体系;以其下胚轴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向其导入獐茅的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以期建立油菜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
红细胞特殊的细胞形态需要具有独特蛋白骨架网的膜结构来维持。该蛋白骨架网的主要组分包括:血影蛋白、肌动蛋白、4.1蛋白和锚蛋白等。其中4.1蛋白和锚蛋白提供了膜骨架与跨膜
本研究建立了海水中TEP和颗粒态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并将方法运用于北白令海、西北冰洋以及南海海域TEP和颗粒态蛋白质的研究中。对TEP以及颗粒态蛋白质在这些海域的含量、分布
为了解决传统防污涂料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本实验研发了一种掺杂甜菜碱类纳米粒子的自抛光型海洋防污涂料。此种防污涂料,能够在流动的海水中随基料的水解而不断更新,并借助于嵌段聚合物的两亲性实现纳米粒子的核壳结构的翻转,包裹在内层的甜菜碱结构得以暴露,在涂料表面形成抗吸附层,从而实现减弱和防止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生长的功能,达到海洋防污的效果。本课题组曾通过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ATRP)
圆盘式给煤机主要用于输送流动性不良的物料,我厂浮选精煤的排料使用的就是这种给煤机。我厂原有的20001.仓体2.盘面3.轴承体图11·仓体2·盘面3·封闭罩4·上部腰瓦5·大
大型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具有吸收氮和磷缓解海水富营养化、吸收二氧化碳、提高海水pH、释放氧气、为鱼类提供栖息环境等生态环境功效。除此,其较高的经济价值更促进了越来越大的养殖规模。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养殖信息,合理规划、管理养殖区域,充分发挥其环境生态及社会经济效益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索了遥感信息技术在大型海藻养殖监测中的应用。首先,选取我国高分二号卫星获取的遥感影像,比较
Ekman理论是海洋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Ekman模型在物理海洋学的研究中有悠久的历史。垂向涡动粘性系数(VEVC)是Ekman模型的重要参数,对Ekman螺旋结构和Ekman输运有重要影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