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苏州文人园林的建构与转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dd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中后期,苏州城内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造园风潮,这不仅是物质景观的构造,更是文化品位的建构。园林活动集各种精致生活品位为一身,成为士大夫阶层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所以文人于园林的主导地位长久以来都未能动摇。然而文人化的园林由明入清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最终由盛转衰。明代中期影响力较大的园林主人或是致仕名宦,或是文坛领袖,他们都通过园会扩大了自己在政坛、文坛的影响力,并对后世产生持续的作用,可以说是开创了园林交游活动的“经典模式”,给园林打上了深深的文人烙印。到了明后期,园会参与者不再局限于政坛或文坛有所成就之人,雅集也成为不得志文人的精神寄托,而通过交游活动建立起来的声望丝毫不比功名来的弱,更能兼收经济利益。这些“实惠”使得园林交游活动的功利性明显增强了。明末结社风气把园林交游活动推向了新一轮的高峰,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时的园会呈现出与当权者相抗衡的氛围,被捆绑上了明确的政治目的。明清易代之际,大多数园林毁于战火,幸免于难者也多被官府占用。苏州城内园林的数目和影响力都大大下降了,只有少数曾经的社集名流仍然保持着小规模的集会,但是消极、封闭了许多。除此之外,城内的园林交游活动几乎绝迹了,残存的文人园林深受遗民文化感染,更有极端者在园中建成庵堂庙观,彻底与世隔绝。园林成为了遗民群体的庇护所,呈现出来的萧条景象与典型的文人园林最不相符,但其身上的文人烙印仍然深刻。随着清朝统治秩序的建立,遗民园林的影响力渐渐衰退,更有甚者一扫伤逝悼亡的氛围而成为歌颂升平的场所。康熙中期,以怀柔恩养为主的文化政策把文人建园和交游活动再度推向高峰。与明园不同的是,此时的文人园林有了更加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庇护,成为文化权威与政治权威有意识地互相渗透的场所。园林交游活动的参与者扩大到了地方官员甚至是统治者本人,园林的隐逸情结淡化了,文人园林的转型初现端倪。一方面,园林不再是文人士大夫专属的奢侈消费品,开始向游春踏青的公众开放,一些名园甚至成为统治者与地方士民良性互动的平台。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对于园林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一些园林被改造成为公共服务场所。这些变化都使得园林身上的文人烙印渐渐褪去,成为功能各异的地方公共空间,文人园林时代就此结束了。
其他文献
在中国近代哲学视域中考察"文化自信"的生成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其经历了"自负"-"自卑""自觉"-"自信""自信"-"自为"的"生成"之路。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表现出"自负"与"自卑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广泛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不仅方便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还带动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青海湖沙岛位于湖东北,海晏县境内,曾是青海湖中最大的岛屿,长约13公里,最宽处约2.8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 Qinghai Lake Sand Island is located in the nort
期刊
公众科学素养作为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人们自身利用知识开拓创新的能力,而且对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甚至政治稳定都影响深远。而目前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还比
目前测绘体系正由数字化向信息化转变,在信息化测绘体系下,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的院校如何进行测绘工程专业建设,已成为专业人士的热门话题。本文总结南京林业大学测绘专
本研究的首要目的,在于真实表现晚明僧侣作为一个群体,如何参与到当日中央政治、士大夫俗世生活的形态原貌;继而在僧侣生平、重大事件遇之考证建立以后,进一步讨论僧人之文学
本文以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我国市场上发布股票回购预案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股票回购的市场反应的因素作具体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股票回购发布预案当日和
高校教师工作量不能仅用课堂教学时间来衡量,而要涉及其全部的工作,要把教学、科研和服务等所有学术活动整合起来,全面评估其职业价值及工作重心。以学科建设为视角,改进高校
硅橡胶具有的耐高低温性、电绝缘性、透气性以及生理惰性等优点,使其在航空航天,电线电缆及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硅橡胶的易燃性又限制了其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为了提高硅
《美丽中国》这部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对于我国纪录片制作来说,是个大的转折点,给国内外的观众都带来了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国内外也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