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寺庙、僧侣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与其他法人、公民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关系,而财产关系则是这些关系中最基本、最直接、最敏感的关系。其中寺庙财产的归属问题最为突出,首先,理论中存在诸多分歧;其次,我国法律对寺庙的财产归属并未作出明确规定,散见各处的规范性文件也存在冲突;最后,司法实践中在处理与寺庙财产归属相关的法律纠纷(如物权纠纷、继承权纠纷、侵权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等)时,存在模糊和争议之处。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宗教事务必然要纳入法制轨道。因此,寺庙的财产归属问题是立法与司法部门无法回避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是必然的并且是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寺庙财产归属问题的研究,以及有关寺庙财产权属纠纷的法律处理的讨论,分析我国在寺庙财产制度上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因应之策,力求提出完善我国寺庙财产归属法律制度与解决相关纠纷的建议。基于此,本文分为包括导论在内的六个部分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一是导论部分。本部分提出寺庙财产权归属及其纠纷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与评价,试图找到本文所要研究的起点。二是寺庙财产类型与取得。本部分侧重于厘清现行我国寺庙中的主要财产来源,从而为下文研究寺庙的财产归属提供依据。三是寺庙财产的归属现状与争议。本部分探讨了我国现行寺庙财产归属的相关法律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四是寺庙财产归属相关法律纠纷的类型化研究。本部分主要运用类案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与我国寺庙财产归属相关的四种纠纷类型,并通过个案的总结与分析,厘清目前学界与司法界的争议,分析争议产生的原因,从而为下文的纠纷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五是国外宗教财产归属制度的研究。本部分侧重于研究日本和美国宗教财产归属的相关制度,以期对完善我国寺庙财产的归属法律制度提供借鉴。六是寺庙财产归属制度与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本部分立足于前述讨论的基础上,从明确我国的寺庙宗教法人地位入手,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针对第四部分中法律纠纷的各种类型,提出相应的司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