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会加重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引起预后不良。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时间窗内接受重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并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后影响血管再闭塞的相关因素,为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1.搜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脑血管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再闭塞定义,即NHISS评分变化(在溶栓后NHISS评分减低≥2分的基础上NHISS评分再次增高≥2分),并经影像学排除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诊断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患者11例。2.收集临床资料、评估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3.患者溶栓前及出院时进行mRs量表评估预后。4.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共66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血管再闭塞患者11例(血管再闭塞发生率1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D-二聚体是血管再闭塞发生风险的保护因素(OR=0.287,95%CI:0.085-0.969),白细胞计数是血管再闭塞的危险因素(OR=1.438,95%CI:1.079-1.917)。[结论]本课题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为16.7%。溶栓前基线D-二聚体含量是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保护因素,溶栓前基线白细胞水平是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