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主要的形式之一。自从苛勒(1925)提出问题解决的“顿悟说”以来,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在2004年《认知心理学》(第四版)的作者艾森克和基恩明确指出:“非常遗憾,对顿悟问题解决的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仍然很少”。尽管,近几年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顿悟问题解决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生了一些启发性的改变,但并未达成一致的共识,缺乏多元化的可比性。本研究在以往研究顿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情绪状态下顿悟问题解决过程的大脑神经机制,以期更深入揭示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为提高人们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研究通过播放视频诱发不同情绪并让被试在情绪五分量表上评分,剔除3分以下的无效被试,结合模糊图片与相对应的清晰图片作为实验材料,进一步探索问题解决中顿悟反应过程的大脑神经机制。具体操作共分为三个实验,实验一在不播放视频的情况下,视为中性情绪状态,主要考察中性情绪状态下以图片作业对顿悟问题解决产生的影响;实验二,在开始实验前和实验进行一半的阶段播放积极情绪的视频,防止由于实验时间长而导致情绪消散,主要考察积极情绪状态下是否有利于促进顿悟反应;实验三与实验二过程相同,只是播放消极的视频内容,以考察消极情绪状态是否有利于促进顿悟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图片与传统字谜一样可以引发顿悟反应;三个实验通过对“有顿悟”与“无顿悟”脑电波幅的叠加和平均统计分析结果均显著;并检测差异波(“有顿悟”减去“无顿悟”)引发的N1、P2、N3、P3、LPC脑电成分的峰值和潜伏期,统计分析结果均显著。不同的是,在实验二积极情绪状态下200-300ms、300-400ms时间窗口中,“有顿悟”与“无顿悟”的脑电波幅走势几乎相似,而导致在700-1000ms时间窗口中的脑区激活没有实验一中性情绪状态下和实验三消极情绪状态下明显。由此得出,顿悟反应与早期知觉加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以地形图脑区激活结果得知,中性情绪状态相比消极情绪状态下更有利于顿悟问题解决,两者均比积极情绪状态有利于引发顿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