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学校教育在政策导向、功能设定、目标、内容等方面都出现了错位,这种错位集中体现在教育功能上。本文的基本构想是,以农村学校教育功能为切入点,以教育功能的视角和取向为基本线索,以个案研究为基础,对目前中国农村学校教育的道路和方向进行分析和研判。 既往的教育功能研究有一个严重的弊端:在纯理论层面追求普适的教育功能,以为所有教育功能都会不加区别地适合于一切教育和所有学校。本文认为,不同的国家、阶层、社会集团甚至不同的个人都会基于其不同的利益和需求而对教育功能持有不同的期待和取向。因此,农村学校教育的功能取向应当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本文的基本假设。 为证实这一假设,我们选取了苍溪县唤马小学作为研究个案,在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维视角下,诉诸田野考察、文献、问卷、访谈、比较等研究方法,对行动者(学生、教师、校长、农民、镇党委书记、教育局长等)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进行了主位研究和客位阐释。 以此为基础,本文对政府、言说者和实践者在教育和教育功能问题上不尽相同的视角和取向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论文指出,国家、言说者和实践者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和需求,他们对教育的界说和功能期待,他们所制定的方针、规则和策略等等都会因此而存在诸多差异。必须放弃一元的分析模式,采取多元的思维框架,在视角和取向的交汇点寻求更为合理的农村教育功能取向,进而选择更为合理的农村学校的路向。本文认为,农村教育更应该与其文化和生活相契合,而不应当只是城市教育的翻版。 本文的结论是:当今中国农村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应当设定为:让每一个学生受益。既要让一部份将来能够升学的孩子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更要让大多数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作必要的准备。与这种功能相对应,农村学校教育的路向应当更贴近农村社会和生活、更切合农民及其子女的需求。只有这样的教育才可能成为真正为农民及其子女谋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