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脲与双咪唑盐的识别性质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v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分子化学是当前化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超分子化学的发展与大环化学紧密相关。葫芦脲(Cucurbit[n]uril,简写为CB[n])是由亚甲基桥连多个甘脲单元形成的环状笼形分子,是目前大环化学的热门主体分子之一。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后续应用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葫芦[n]脲与客体分子的分子识别。本文利用包括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质谱等技术手段研究了葫芦脲与两种双咪唑盐的识别性质、包合模式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包合物的应用,将其作为一种金属离子荧光探针进行金属离子检测。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对葫芦脲的发展历程、识别性质等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对葫芦脲在药物运输、荧光探针和超分子聚合物等领域的发展进行综述。论文第二章介绍了两种双咪唑盐的合成,通过核磁、紫外、荧光等检测手段研究了葫芦[8]脲与这两种双咪唑盐的包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葫芦[8]脲与化合物C1间存在1:2(C1:葫芦[8]脲)和1:1两种包合模式,在溶液中1:2型包合物逐渐向1:1型包合物转化。葫芦[8]脲与化合物C2以1:3(C2:葫芦[8]脲)的形式包合形成二元包合物。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化合物C1、化合物C2以及它们与葫芦[8]脲的包合物对金属离子的刺激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金属离子可与葫芦[8]脲端口配位,C2@葫芦[8]脲包合物对金属离子具有荧光响应性。通过紫外进行Job plot滴定确定了金属离子与葫芦[8]脲的键合模式为1:1和1:2(葫芦[8]脲:金属离子)共存。通过荧光滴定,我们求出了葫芦[8]脲与几种金属离子的键合常数。其中相较于Na+、K+、Ca2+、Mg2+、Mn2+、Cd2+、Cu2+等,Fe3+与葫芦[8]脲的键合常数最大,达108数量级。论文第四章对本课题进行总结,并对此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股权质押由于其灵活性以及成本低,近年来成为了A股的上市公司股东越来越青睐的一种融资方式。从2017年开始,我国A股市场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一直维持在3000家以上的数量水平,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比例达到了90%以上。股权质押可以让股东在不失去控制权的情况下获得资金,不仅不会使股东的控制权减弱,股东甚至可以用筹集来的资金加强对公司的控制。但是在股权质押的背后,股东质押的动机以及股权质押带来的两权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在晚期实体瘤患者单次及多次给药的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单臂、非随机、开放、剂量递增的临床研究,分为单次给药组及多次给药组两部分,单次给药组给药1次,多次给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4天。两部分研究均设置3个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mg/m2、7.5mg/m2、10mg/m2,各剂量组分别入组6-8例晚期实体瘤受试者。观察受试者耐受性及评估药代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商情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同时阐述了我国商情数据库的发展现状和新技术在商情数据库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使用商情数据库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文章对多卷书的CNMARC著录涉及到的集中与分散、书名层次关系的显示、责任说明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就广东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现状的调查用表格进行了归类;对其现状按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空白、一般、较好三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分别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对广东高校图书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创新包括期刊订购工作的创新、期刊管理工作的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以及期刊服务人才的创新.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是传播学中的奠基之作。公众在成见的预设之下寻找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印证,选择性接受信息,并维护着自我以及群体的成见,形成了一次次群体性的网络道德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