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米切尔小说中的颠覆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卫·米切尔是一位英国文坛新秀,其作品风格诡谲,充满后现代主义的色彩。本论文将通过分析研究其发表的前三部小说——《幽灵代笔》、《九号梦》以及《云图》,探究其作品中蕴含的典型后现代特征之一——颠覆,由此感受米切尔对后现代多元化、多声部思想的支持。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作者背景、三部小说主要内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文的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米切尔的作品一时广受国内外关注,然而对其作品的学术性、系统性研究还十分缺乏。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米切尔对宗教、作者权威和二元对立的颠覆挖掘出作者对话语权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  第二章分析米切尔在文本中对宗教的颠覆。通过塑造慧眼大人、女神星美等一系列有污点的上帝形象,米切尔颠覆了上帝和耶稣的神圣性;通过重述夏娃吃禁果的心路历程和天堂与地狱的重新审视评判,作者否定人类因堕落被罚下人间的看法。无论天堂还是地狱,人类都无法逃避各自的欲望,通过宗教信仰摆脱欲望并不可靠。西方由来已久的基督教信仰由此颠覆。  第三章分析米切尔对作者权威的颠覆。读者和作者不再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作者被拉下神坛,成为了事件发生的误导者和意义的破坏者;而读者则摆脱被动,成为文本不可或缺的主导者。  第四章分析米切尔对二元对立的颠覆。作者在人物设定、情节安排和小说框架建构上都对二元对立进行了颠覆,对种族、权力等各个领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而其作品独特的俄罗斯套娃结构以及线性叙事和圆形叙事的结合,亦颠覆了叙事上的二元对立。米切尔对二元对立的颠覆重新阐释对真理与规则的理解,进而对话语权的不平等与霸权进行批判。  第五章指出并分析米切尔颠覆背后的解构。宗教是西方价值观的形成基础,作者是对读者大众的思维控制,二元对立则是造成歧视与冲突的西方传统思想模式的来源。米切尔的颠覆实质上就是对西方传统思维模式对思想的禁锢的根本性讽刺和批判,同时解构了话语权和西方中心主义,指出所谓的真理并非生而为真,时移事易,真理也会有所不同。  最后一章为结论部分。通过颠覆,米切尔对藏于宗教、作者、二元对立身后的欧洲中心主义进行批判,抨击了社会上的霸权与统一,也表达了其对后现代主义中思想多元与开放自由的支持。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推进了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在世界多元化,社会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英语教学的目标。跨文化敏感
莎士比亚《奥赛罗》的悲剧成因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其悲剧成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普遍人性和历史性。然而无论从普遍人性或历史性,学界未能解释《奥赛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达洛卫夫人》被公认为是伍尔夫第一部试验成功的现代主义作品,是伍尔夫文学生涯的重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而语言中受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词汇,对词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义上。反之对词汇词义的理解便离不
美国作家理查德·霍克(1924-1997)的小说《陆军流动外科医院》出版于1968年,被誉为战争小说中最幽默、最具讽刺意味的小说。它主要讲述了朝鲜战争期间,发生在美国驻扎朝鲜的4
内战后,随着工业化发展,美国传统的价值观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在社会盛行。如何将传统和现代价值观结合起来,成为那个时期很多美国知识分子都在探
听、说、读、写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其中,写作,作为一项输出性的活动,越来越被认为是衡量外语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学习外语的初级阶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