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围岩变形的能量演化机制及高强吸能支护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enshuae5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煤矿中由于深部开采或高强开采引起的高应力集中使得巷道变形日益严重,动力灾变事故显现频率不断增加。巷道围岩破坏的本质是外力对其做功超过其储能极限后剩余能量释放的结果,仅通过应力对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进行分析和支护,对于动力灾变事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本论文基于巷道围岩能量演化的角度,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试验研究、现场工业性试验,对巷道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高强吸能支护理论和技术。主要结论如下所述:(1)基于弹性力学和能量守恒定律,利用高斯散度定律建立了巷道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围岩能量输入、积聚、耗散、释放密度的演化模型;给出了不同断面形状的巷道围岩能量分布和演化的求解方法及算例。针对煤矿井下复杂的地质和应力条件,利用建立的能量演化模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埋深、侧压系数、围岩强度、巷道长径比、掘进和回采速度等因素对围岩能量演化的影响。(2)根据巷道围岩能量演化的特点,提出高强吸能支护理论,其内涵为围岩支护不仅需要考虑以高强阻力来抵抗围岩变形,同时需要减少围岩内部能量积聚、吸收围岩能量释放;研发了实现该理论的高强吸能支护材料,包括高强吸能锚杆和高强吸能单体支柱。(3)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对高强吸能锚杆的结构、原理、工作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其稳定工作阻力、支护距离、吸能能力等力学特性。通过研究证明了所研发的高强吸能支护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高吸能性能、适应性强的特征。(4)根据高强吸能锚杆和支柱的力学特性曲线,建立了支护单元的数值计算模型;结合能量演化模型,研究了巷道在回采和掘进中高强吸能支护系统与围岩的协调变形机制,分析了变形破坏以及能量演化的作用,得到了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及能量演化特征。(5)利用高强吸能支护技术结合大断面切眼开掘特点,提出了大断面切眼的“等效巷宽”支护理念,并在某矿大断面切眼进行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高强吸能支护系统不仅能够控制大断面开切眼先掘部分围岩的变形,同时能够减弱先掘部分围岩内的能量积聚,吸收围岩的能量释放,证明高强吸能支护技术对控制围岩变形和抵抗动压有良好的效果。总结应用结果,给出了大断面巷道“等效巷宽”支护的设计流程。该论文有图95幅,表15个,参考文献205篇。
其他文献
引入拉丁方的概念,介绍了拉丁方和正交拉丁方在实际中的应用,并给出它们的构造方法.
R&D活动是高技术制造业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企业的研发创新通过研发活动过程实现。然而,研发活动需要大量研发资金的投入,但它又具有长周期、收益是潜在的并且不确定。在
《诗经》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两千多年前的女性世界的艺术长廊 ,对女性的赞美是《诗经》的一个鲜明特点。《诗经》中的女性具有形象美、品德美和精神美
红色资源中蕴涵的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红色资源的内涵及分类,红色资源的价值功能分析以及运用的原则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着重从精神层面对红色资源的价
在实践生活中,妇女、儿童因为自身较弱的保护和防范能力而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方面对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正> 莎士比亚的一生中,创作出三十七部戏剧,他运用英文格律诗的语言文字,创造了八百个性格各不相同的人物,这在文艺领域中堪称奇迹!但是有关莎剧的性质——是戏剧还是诗、是
期刊
目的通过复方昆明山海棠对TNF-α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影响的研究,探讨复方昆明山海棠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复方昆明山海棠对TNF-
吸氧是临床上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执行氧疗时需要加湿化液湿化[1-2],以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患者感到舒适。但临床上由于吸氧的噪音和异味等原因,患者配合度不高[3]。本
中国古代诗歌具有突出的日记特征,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日记的功能,因而可以视为中国古代诗人的诗体日记。但它又与真正的日记有所不同,具有自己的表现形态。这样的特点,压缩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