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也暴露出社会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安全危机事件频发等许多问题,反映出我国的公共安全形势十分的严峻。安全感是公众对周围公共安全状况的一种主观感受,有效发挥了“晴雨表”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政府公共安全治理工作的绩效。基于萨缪尔森对公共物品的界定,公共安全是一种“公共物品”,居民公共安全感则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安全产品”,同样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公共财政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物品则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手段。所以,研究公共财政支出对居民公共安全感的影响就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首先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公共安全感研究、公共安全与公共财政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接着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其次,对研究的主题词进行概念界定,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构建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再次,对公共安全和公共安全财政支出的现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提供现实参考。然后,进行公共安全财政支出对居民公共安全感影响的实证分析,这是论文的一大重点。通过提出研究假设、利用有序概率模型进行设定与检验、分析总结实证结果,以量化的方式对公共安全财政支出对居民公共安全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最后,通过对实证结果的讨论,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还指出了研究的局限之处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目前看来,虽然我国居民主观的公共安全感向好,但客观的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公共安全财政支出正向影响居民公共安全感、公共安全财政支出对居民公共安全感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这两个结论。另外,在公共安全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还面临着居民主观的公共安全感与客观的公共安全服务相偏离的问题。针对问题和研究结论,论文提出加大公共安全财政支出力度、优化公共安全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等三个方面的建议。该论文有图8幅,表7个,参考文献8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