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鸡作为甘肃地方鸡品种,其优良的种质特性和利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遗传资源也受到外来鸡种威胁。为了从母系遗传结构、肉品质、优良性状的遗传基础等方面系统评价太平鸡的品种特性和开发潜力,选取太平鸡和杂交选育鸡种(白羽肉鸡)为研究对象。以mt DNA D-Loop高变区作为分子遗传标记,通过系统发育分析,阐明太平鸡作为地方鸡种的母系遗传背景,为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组成特征,揭示太平鸡肌肉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预防的优良特性;利用FQ-PCR技术检测与肉品质相关基因CAPN1、CAST和H-FABP在两品种间表达量差异,揭示太平鸡肉用性能的开发利用潜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太平鸡单倍型多样度(Hd)、核苷酸多样度(Pi)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539、0.00389和2.001,均高于高强度选育的白羽肉鸡,但由于小群体扩繁而低于国内其他地方鸡种。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太平鸡属于我国西南地区驯化的地方鸡种,与选育鸡种有共享的母系遗传进化枝。2.脂肪酸组成特征太平鸡胸肌、腿肌中的SFA含量(36.94%、34.21%)均显著低于白羽肉鸡(40.59%、37.16%)(P<0.05);PUFA含量(31.58%、32.12%)均显著高于白羽肉鸡(27.73%、29.84%)(P<0.05);PUFA/SFA值(0.85、0.94)较白羽肉鸡(0.68、0.80)更高于推荐值(0.4);太平鸡的n-6/n-3值(9.08、9.66)较白羽肉鸡(8.04、8.46)更接近西方国家要求的15/1~16.7/1这一范围;EFA含量(28.59%、29.43%)均显著高于白羽肉鸡(24.88%、27.13%)(P<0.05),其中亚油酸含量(23.91%、24.61%)也均显著高于白羽肉鸡(20.00%、21.94%)(P<0.05)。而太平鸡胸肌、腿肌中的棕榈酸(22.30%、21.32%)、硬脂酸(12.68%、11.18%)以及肉豆蔻酸(0.54%、0.63%)分别显著低于白羽肉鸡(23.49%、22.46%,14.41%、13.15%和0.77%、0.88%)(P<0.05)。其他如花生四烯酸、EPA和DHA在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特征表明,太平鸡肌肉组织中有益脂肪酸组成及营养指标均优于白羽肉鸡。3.肉质性状相关基因表达特征肉质性状相关CAPN1、CAST和H-FABP基因在肌肉组织中均表现出高表达特征。其中CAPN1基因在太平母鸡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羽母鸡(P<0.05),公鸡中差异不显著(P>0.05),而CAST基因在太平公母鸡的胸腿肌中均显著低于白羽公母鸡(P<0.05);H-FABP基因在太平公母鸡的腿肌中均显著高于白羽公母鸡(P<0.05)。从CAPN1、CAST基因表达量对肌肉嫩度的影响以及H-FABP基因对IMF含量的影响来说,太平鸡相对于白羽肉鸡具有生产优质肌肉的遗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