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燃煤锅炉受热面普遍存在的结渣问题,采用料浆法,在水冷壁常用基材20G钢表面制备了h-BN基复合陶瓷涂层,该涂层已在20多台600MW-1000MW大型煤粉锅炉上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的防结渣和防水冷壁高温腐蚀效果,本文通过粘附特性实验和铺展动力学分析,探究了h-BN基复合陶瓷涂层防结渣机理及性能。灰渣粘附特性实验表明:在420480℃温度范围内,熔融灰在喷涂钢片表面接触角大于未喷涂钢片,涂层表现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燃煤锅炉受热面普遍存在的结渣问题,采用料浆法,在水冷壁常用基材20G钢表面制备了h-BN基复合陶瓷涂层,该涂层已在20多台600MW-1000MW大型煤粉锅炉上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的防结渣和防水冷壁高温腐蚀效果,本文通过粘附特性实验和铺展动力学分析,探究了h-BN基复合陶瓷涂层防结渣机理及性能。灰渣粘附特性实验表明:在420480℃温度范围内,熔融灰在喷涂钢片表面接触角大于未喷涂钢片,涂层表现出较差的润湿性;粘附功小于未喷涂钢片,涂层具有降低熔融灰粘附强度的作用;在改变试验倾角试验中,倾斜角分别为30o、45o、60o,熔融灰在涂层表面接触角滞后值均比钢片小,熔融灰更容易从涂层表面滚落;熔融灰撞击钢片表面后形成一层连续液膜,而撞击涂层表面时,则出现破碎飞溅现象,这是因为涂层表面具有更低的表面能和化学不亲和性。微观形貌检测表明:熔融灰与钢片表面的氧化膜结合牢固,熔融灰中Pb元素已扩散至氧化膜内达到10.1At.%,熔融灰与氧化膜互相融合,不易清除;而涂层表面与熔融灰界线清晰,交界处有明显的孔隙,熔融灰扩散至涂层的Pb元素只有2.8At.%,这说明涂层能有效防止灰渣成分的渗透。在480580℃温度条件下,熔融灰在涂层和钢片表面的铺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快速铺展阶段、缓慢铺展阶段、渐变平衡阶段。用经验幂率公式Rnt描述熔融灰在试样表面的铺展过程,结果表明在前两阶段,钢片表面幂率指数n都大于涂层,熔融灰在钢片表面铺展速率大于涂层;n值均小于1,铺展润湿体系都属非饱和润湿体系,铺展动力学机制为反应、溶解和扩散的混合控制模型。动力学分析计算结果为:在非线性铺展阶段,熔融灰在钢片表面反应激活能E1=4.33kJ/mol,小于涂层表面反应激活能E2=12.38kJ/mol;在线性铺展阶段,钢片表面反应激活能E3=26.76kJ/mol,小于涂层表面反应激活能E4=39.29kJ/mol。相比未喷涂钢片表面,熔融灰在喷涂涂层表面的反应激活能更高,涂层表现出更好的防结渣特性。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而言,预应力的施工技术现如今主要是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施工的技术,然而伴随着科学技术在高速的进行着发展,各个施工单位
烹饪类中专学生的培养需要充分考虑其未来的工作内容和环境,烹饪工作要求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因此烹饪类中专学生的体能训练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烹饪专业的体育课程无论在美
[背景和目的] MALT淋巴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的过程,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推测与免疫学和遗传学两方面因素有关,其中BCL-10蛋白的核表达和API2-MALT1融合基因形成在MALT淋巴瘤
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专题节目在传播效果、有效吸引受众、以及市场竞争中具有后来者居上的差异性优势。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对广播专题节目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结合对毕业作品《抗联烽火》的创作阐述,深度探究广播专题节目如何还原历史事件、如何选择采访对象,以及有声语言在广播专题节目中的运用。
结合某旧桥实际工程,通过对该旧桥进行结构性能检测和盖梁承载力验算进行研究,并利用综合评定法对该旧桥进行等级评定,为以后对该旧桥进行合理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
在我国当前新形势下,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增加逐步放缓,地方性的债务规模不断攀升,在此背景下,PPP模式呼之欲出。商业银行
真核生物可以通过选择性剪接和转录起始等机制来丰富蛋白的多样性。特别是在干旱胁迫、激素响应以及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剪接因子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剪接因子如何影响
据统计,我国现约有400万家家族企业,有近75%的企业进入或即将进入代际传承阶段。伴随企业规模增加,业务复杂性提高,一代创业者接近退休年龄,经理人选择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从差序格局视角出发,家族企业主倾向于选择家族内部人员作为企业经理人,以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但存在经营管理能力不足和家族内部冲突等风险。基于业务能力视角,家族企业主倾向于选择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外部职业经理人,为企业解决复杂的业
目的:通过对胃癌及胃粘膜伴肠上皮化生中粘液成分的分析,探讨粘液类型与癌变的关系,为胃癌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应用粘液组织化学方法(阿利辛兰-雪夫氏法和高铁二胺-阿利
目的:榄香烯是从姜科植物莪术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榄香烯治疗胶质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但其抗胶质细胞瘤的作用机理至今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试图从细胞水平和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