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界”是近年来出现的热门词汇,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举动说明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传统行业的跨界发展。社会各界关于跨界的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各种数据以及研究也表明,景观行业的跨界研究似乎有点滞后,这并不符合现代景观发展的历史趋势。21世纪以来,人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各种问题,如全球化、老龄化、环境污染等等,这些社会问题正是景观跨界发展的驱动力。它们的复杂程度很难用单独的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解决。景观问题也同时涉及生态环保、社会、文化、美学和经济问题,如果没有统一的理论标准,我们就很难有效地解决好这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可依赖并且可行的理论依据,以使不同领域的景观研究者能够相互交流沟通,体现景观学科的最大价值,解决实际问题。论文的宗旨在于拓展当前景观设计创作的视野,为应用多元化设计方法提供一些方向。跨界的重点在于“界”,但是每个人对于“界”的定义各不相同,所以,本文先从“界”的定义着手分析景观“跨界”跨的是什么“界”,再从禅宗的三重境界去分析三重跨界,最后分析景观跨界的难点,这样就可以从难点出发,去研究景观跨界的方法。然后,通过接受台湾东海大学跨科际课程群组中的景观园艺治疗课程的教育,再结合有关跨界的理论去总结景观跨界设计的方法。文章也借大量其他领域的跨界设计案例的研究来总结跨学科合作的方法与经验,反思景观跨界的现实,并借此启发和思考未来景观设计师多重社会身份实践的新的可能。“跨界”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