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生物计算建模三维可视化的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ochi7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科学计算在网络环境中的数据量变得越来越大,面对大型科学应用分布存储和异地共享的要求,科学家越来越需要在分析异地数据的过程中享受直观性与准确性,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环境下可视化的研究。生物计算数据的复杂性导致针对生物信息的可视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但当前缺乏面向生物计算领域的可视化架构,因此针对异地生物计算数据设计网络三维可视化系统十分必要。 首先,研究了系统总体架构,通过分析网络可视化系统的研究现状、研究目标与系统需求,设计了面向生物计算的可视化体系结构。根据生物数据来源多样性的特点,探讨基于Java3D的设计框架,研究了数据组织及存放格式、数据计算与数据传输问题、三维技术与Web应用的整合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两种不同数据来源的三维构建,为更加复杂的生物计算的可视化实现打下了基础。 其次,针对生物计算的原始数据,根据DNA分子以及蛋白质分子的不同,抽象出在计算机中的三维表示方法,实现三维建模。研究了网络环境下如何异地调用原始数据以及可视化工具,制定了分子结构网络三维可视化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分子结构可视化模型,它与前端客户以及后端数据库的交互性都很强,用户仅使用一台主流PC机,不需要进行任何配置就能使用服务器端的可视化模块。 接着,提出了DNA虚拟试管的构想,即一种虚拟生物分子计算的模型,利用它在计算机上能够可视化地模拟多种生物操作,如:熔解、杂交、PCR、连接、剪切、凝胶电泳、探针等。搭建了网络环境下DNA虚拟试管的程序框架,实现了连接、PCR、凝胶电泳、探针等生物操作模块,并详细介绍了PCR模块的设计及其Java3D实现过程,用Adleman的Hamilton路径问题的例子说明了虚拟试管进行DNA计算模拟的可视化流程。 最后结合未来的网络环境特点,设计了网格环境下的DNA计算模型的可视化体系结构。并展望了我们设计的分子结构可视化模型以及DNA虚拟试管模型作为网格服务的使用流程。 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完善网络可视化框架下的DNA虚拟试管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该文重点对飞机图像的预处理和图像的后期处理这两部分进行了研究,该文结构如下: 首先,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对图像平滑和滤波以及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和二值化.文中分别
微流控分析系统可以把样品引入、混和、分离甚至检测集成在同一芯片上,为最终实现分析仪器的微型化、集成化、便携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但样品有效检测体积的减少,增加了检测的
本文对PACS中医学图像无损压缩进行了重点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可逆整数小波变换的DICOM图像无损压缩算法,该算法将可逆整数小波变换和自适应算术编码相结合,通过对整数小波变
分段线性系统(piecewise linear systems, PLS)能利用线性系统中各种成熟的结论对非线性系统和不确定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在控制理论界和工程界都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对
国民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泵站在广泛的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有更多的泵站兴建。研究泵站如何发挥最大的效益高效的运行是很有意义的。
非线性控制系统是当今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但仍缺少系统的和有效的处理方法。模糊控制技术具有控制器设计简便、适用于许多非线性系统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控制理论和工
对于军事、金融等提供关键敏感服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是其主要指标之一。目前,网络中急剧增加的服务以及新技术的采用,一方面满足应用的需求,但同时也增加了出现安全漏洞和
风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可替代能源,由于风力发电已经成为目前最具规模化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风能也就成为了全球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的风力发电由于可以得到大电网的补偿和支撑,成为风力发电的主流。双馈式风力发电机具有变速运行、有功无功可解耦控制、降低机械应力和噪声、提高电能质量、转差功率小(约为额定值的30%)等优点,现在已经成为工业应用最广泛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型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速诊断试纸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涵盖了医疗诊断、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随着快速诊断测试纸技术的广泛应用,划膜
学生的课程成绩不仅是学生对课程学习质量的直观反映,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