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采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来分析恒河猴氯胺酮慢性成瘾前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激活脑区改变,以期探究氯胺酮的慢性成瘾机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选取健康雄性恒河猴8只,随机分为氯胺酮慢性成瘾组(n=4)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4),成瘾组于每天10:00AM经臀部肌注生理盐水稀释氯胺酮,从低剂量0.4mg/kg/d开始给药,连续3天给药后停药1天,每周递增1倍,第4周起至第10周维持第3周给药剂量不变,对照组恒河猴参照成瘾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采用体重测量、统一的行为学评分标准盲法观察造模前后恒河猴的体重、行为学及静息态脑fMRI中的ALFF分析方法监测两组脑功能活动改变。 结果: (1)体重与行为学改变: ①组内分析:实验造模过程中对照组恒河猴体重呈缓慢增长,行为学无明显改变;成瘾组恒河猴体重呈逐渐减低,行为学改变明显,造模前、后体重及行为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②组间分析:造模前成瘾组和对照组体重大致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第5周开始成瘾组恒河猴体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造模第1周成瘾组恒河猴行为学评分略高于对照组恒河猴,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行为学评分差异越为显著,从第4周起成瘾组行为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fMRI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成瘾组恒河猴静息态下脑的BOLD信号的ALFF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ALFF值改变的脑区如下: ①ALFF减低的脑区包括双侧视皮质、双侧顶上叶皮质、右侧后扣带回、中脑腹侧被盖区、左侧梭状回。 ②ALFF增高的脑区包括双侧腹内侧前额叶、右侧梭状回、双侧前扣带回、左侧额上回、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左侧额中回、左侧纹状体(包括豆状核和尾状核)、右侧丘脑、双侧小脑。 结论: 1.氯胺酮慢性成瘾组恒河猴造模过程中体重下降、异常行为增多等与人类药物成瘾后改变一致,提示了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恒河猴氯胺酮慢性成瘾模型。 2.氯胺酮成瘾后恒河猴存在多个脑区活动异常,提示了ALFF分析方法可作为一种大脑自发活动的有效监测手段,也提示了这些脑区的异常活动可能与氯胺酮药物成瘾的脑神经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