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在线课程中学习者交互行为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ved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者在参与在线交互时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通过分析学习者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有助于教师和助学者了解学习者在交互的特征,促进学习者的有效交互和学习。因此,本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协作式在线课程中学习者的交互行为,以提高学习者在线交互质量。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协作式在线课程、学习者交互行为的含义、在线课程交互模式、在线课程交互影响因素、在线课程交互水平、在线课程交互评价效果、在线课程交互行为及在线课程交互策略等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综述;(2)以Blackboard教学平台中“教育传播学”协作式在线课程为依托,主要采用内容研究法、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在线协作学习理论和教学交互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支撑,对交互频率、交互时间、交互内容和交互网络结构等方面收集相关数据;(3)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对协作式在线课程中学习者交互的总体情况、不同学习阶段的交互情况和不同网络位置学习者交互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学习者交互中存在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4)针对学习者交互的状况,从交互频率、交互时间、交互内容和交互网络结构方面总结协作式在线课程中学习者的交互行为的特征,并根据学习者交互现状提出从教师和助学者、课程平台两方面提出建议。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协作式在线课程中学习者交互频率特征:第一,学习者都能参与课程论坛的交互中,但不同的学习阶段参与意愿存在差异;第二,核心学习者发布的讨论帖更能得到其他学习者的关注。(2)协作式在线课程中学习者交互时间特征:第一,学习者交互的时间集中在10∶00~11∶00、13∶00~14∶00、20∶00~24∶00三个时间段,但大部分学习者存在拖延行为;第二,首帖与回帖的间隔时间越长,学习者的参与意愿越低;第三,学习者对讨论话题的兴趣影响参与积极性;第四,核心学习者比边缘学习者和半边缘学习者参与意愿更强。(3)协作式在线课程中学习者交互内容特征:第一,学习者基本能按照讨论要求发布讨论帖;第二,学习者在交互中会产生多种类型的交互内容,但学习者知识建构水平不高;第三,随着学习的进行学习者由知识的接收者向问题的发现者转变;第四,核心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水平高于边缘学习者和半边缘学习者。(4)协作式在线课程中学习者交互网络特征:第一,学习者在课程论坛中的交互能形成相对密集的网络,且随学习阶段的变化呈现下降趋势;第二,学习者在进行交流讨论时相互依赖程度低,讨论帖的发布由核心学习者推动;第三,课程论坛子网络的形成与“熟人关系”网络有关,即子网络的形成与学习者所在班级存在关系;第四,核心学习者能控制课程讨论话题的方向,且在前期学习阶段基本能确定核心-边缘学习者。
其他文献
媒体受制于性质、定位、功能、区域等方面的区别,在报道任何一件新闻事实时,展现出不同的新闻框架,新闻框架的客观存在导致报道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面对同一新闻事件,由于省内媒体和省外媒体的定位、属性、发展策略、利益取向、技术水平、受众互动性、记者素养、区域差异等方面的差别,各个媒体的报道会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框架,在张家口“11.28”爆燃事件报道中,作为地方党报的《河北日报》、地方市场化媒体的《燕
几乎每个PC用户都不可避免地在操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朋友或网友求助。但是鉴于电脑操作的复杂性以及大多数用户的接受能力有限,文字叙述有时并不能让对方明白。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操作过程录制下来,但此类的主流软件多是收费的且在异地电脑上安装也不方便,而使用Screencast-O—Matic网站提供的服务即可在线录制屏幕视频。    打开Screencast-O-Mat
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在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
研究目的:应用MRI技术探讨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与儿童脑白质病变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先天性耳聋患者提供进一步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通过颅脑MRI、内耳水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