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20名不同职称、不同学历、执教于不同类型大学、教授不同年级层次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师。作者从该20名教师所执教的高校网站上收集了相应的20堂课堂录像,这些录像均为其各自高校用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材料。作者将20个课堂录像转写成文本,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将文本转换成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探讨,相关的研究结果如下:在数量准则的框架下:1.20位教师的课堂用语所占课堂时间的比例为31.3%到93.8%不等,平均所占课堂时间的比例为73%。以上数据表明20位教师的说话时间占用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相应也反映出教师忽视了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2.教师用语中的平均句子长度为5.5字到11.8字不等,20位教师的平均句子长度平均值为8.2字。其中10位教师的平均句子长度低于平均值,其余10位教师高于平均值。教师应尽量使用不同句型以及较长的句子,尽量避免随意且过多简短句子的教师用语。3.关于导入部分,简短的问候之后或者直接略过问候,教师采用各种形式导入课文。7位教师采用提问方式进行导入;5位教师采用活动形式,包括词汇联想活动,小组竞赛活动以及讨论活动;8位教师采用视听辅助方式,比如歌曲,声音录音,图片和录像;1位教师以布置任务的形式进行导入。4.关于结束语部分,2位教师没有告别学生及其它任何结束语;4位教师布置作业,并对学生表达感谢或告别学生,而T10仅提醒学生完成作业便结束课堂;另外10位教师允许学生稍作休息;T17对该课堂的要点进行总结;T5和T11通过简单的感谢结束课堂。5.本文提供语料中教师问题评价的百分比,其中最低为0,最高为38.9%。问题类型中展示型问题及参考性问题的比例为8.5:1。展示型问题的答案是确定的,教师多数情况下仅简单回以“thank you”或“good”。而对于参考性问题,通常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以及肯定。在质量准则的框架下:6.教师的课堂用语是自然或真实的。这表明学生应在一开始学习语言时便置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接触真实的话语,真实的语境和真实的内容。7.教师的平均语速为每分钟112字。相较于以往的语速研究,这个数值偏低,该结果可能是由于教师有意放慢语速及选择简单用词的行为。另一原因可能在于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和质量。在关系准则的框架下:8.本文列出了偏离主题的教师用语所占百分比,从0到7.2%不等。建议不要过度使用偏离主题的教师用语,但是我们可以恰当使用以活跃课堂气氛或课堂开始时打破沉默。9.重复语通常是对问题、解释以及学生错误或意见的重复。问题的重复比例从0.8%到11.4%不等,平均值为4.9%。解释的重复比例从6.1%到34.7%不等,平均值为15%。学生错误或意见的重复比例从0到12.6%不等,平均值为4.3%。在方式准则的框架下:10.关于问候部分,7位教师上课初没有基本的问候。另外12位教师以“goodmorning or afternoon”问候学生。T3的问候与众不同,对学生极具关怀之情,远胜于简单的“good morning”或“good afternoon”。她首先问候“how are youtoday?”,并以母亲般亲切的口吻嘱咐学生照顾好自己,这为她赢得大量学生的好感。11.关于告别学生部分,2位教师没有告别学生便结束课堂;8位教师对学生表达感谢后结束课堂;另外10位教师允许学生稍作休息,可能是学校课程安排的原因。这10位教师在学生休息后将继续上课。12.话语标记语是封闭性词汇。所选语料中,5个话语标记语在20位教师的课堂用语中均有出现,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ok”,“and”,“so”,“now”以及“but”。另外10个话语标记语的出现频率也相对较高,分别为“right”,“yeah”,“or”,“because”,“then”,“yes”,“good”,“first”,“you know”以及“of course”。数据表明,不同教师有各自偏爱使用的话语标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