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里木盆地中国西部勘探程度比较低的大型含油气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横贯盆地中央的塔中隆起是大型继承性古隆起。开展塔中隆起的形成演化的研究,揭示塔中地区构造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为塔中地区的下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有利的依据和指导。不整合、剥蚀量和古隆起形态演化方面的研究,也是国内外含油气盆地分析中的热点。本次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利用地震、测井和露头等基础地质资料,分析和识别了塔中古生代主要不整合界面,划分出3个一级构造层序和7个二级构造层序;揭示了主要不整合的分布样式,阐明高角度叠合不整合带和削蚀不整合三角带的平面分布特征。叠合不整合发育带主要发育于高隆构造带;削蚀不整合三角带主要发育在高隆边缘的斜坡带。(2)利用地层结构外延和相关变形法,估算了塔中地区主要的不整合界面的剥蚀量,揭示了主要构造期剥蚀量的分布特征。中晚奥陶世(T74),塔中中央断垒带剥蚀量最大,可达1000m,向四周剥蚀量逐渐减小;志留纪时期(T70),塔中东部的古城墟鼻凸的剥蚀量最大,可达1200m,剥蚀量由东到西、由中央向两翼逐渐减小;晚泥盆世(T60),塔中东部古城墟鼻凸仍然是剥蚀量最大的部位,最大可达1500m,剥蚀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小。(3)利用地震资料,分析了塔中断裂的发育特征,揭示了断裂组合样式。剖面上断裂具有花状构造、Y字形、逆冲断块、背冲式、对冲式等多种样式;平面上,NE向和NW向两组断裂由西向东收敛形成帚状。而且,从西到东,断裂的剖面特征也有差别。西部倾没端,主要发育花状构造;中部主要发育高角度卷入基底式的逆冲断裂;两组断裂收敛部位附近,主要发育对冲式的逆冲断裂;东部5号断裂附近,主要发育背冲式逆冲断裂。(4)以不整合、剥蚀量和断裂体系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为基础,划分了塔中古隆起的形成演化阶段,揭示了古生代塔中古隆起形态的演化特征。中晚奥陶世时期,发育逆冲断裂和上超不整合,中央断垒带开始隆升,遭受剥蚀,形成以中央断垒带为轴的塔中隆起雏形;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时期,平面上两组断裂向东收敛成帚状,发育大量叠合不整合和上超不整合带,塔中东部隆升,剥蚀量增大,塔中隆起继续发展;晚泥盆世时期,,断裂强烈逆冲,形成深大背冲式断裂,发育大量叠合不整合和削蚀不整合,塔中东部进一步强烈隆升,剥蚀量进一步增大,塔中隆起基本定型;石炭纪时期,构造相对稳定,沉积物披覆于早期隆起之上,形成复式背斜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