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在前人对奥陶系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从两个关键不整合面的总体发育背景、钻井揭示的不整合面上下特征、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和利用岩相组合序列定性分析剥蚀特征等方面出发,首次对塔中地区奥陶系两个关键不整合面(T74和T70)的纵向发育特征和平面区域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指出了这两个关键不整合面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意义。以这两个关键不整合面的剥蚀特征和古地貌特征作为研究的着眼点,作者分别对T74和T70两个关键不整合面进行了剥蚀厚度恢复和古地貌恢复研究。本次研究中,剥蚀特征的定量研究采用的是镜质体反射率(Ro)法和地层趋势外延法。研究认为,T74不整合面最大剥蚀量位于巴东2井区附近,最大剥蚀量超过400米,剥蚀量较大的地区基本上位于卡塔克1区块及巴东2井区以西地区,而在东部和其它大部分地区,从中央向南北两侧剥蚀量依次减少;而T70不整合面最大剥蚀量位于塔中1、塔中3和塔中5井区附近,最大剥蚀量1000~1200米左右,剥蚀强度远远大于T74不整合面剥蚀强度。通过对T74、T70不整合面古地貌的定量研究,认为T74不整合面时期塔中地区地貌高点位于中13-塔中18-塔中9一线和塔中10-塔中11一线,总体上是一个西高东低、中央高四周低、地势较平缓和构造不甚发育的地貌格局;T70不整合面时期塔中地区地貌高点转到了塔中1-塔中5-塔中38一线和东部古城墟隆起上,整体的地貌形态是东高西低、中央高四周低、地势较陡和构造全面发育的地貌格局。不整合面剥蚀特征和古地貌特征的定量研究为岩溶储层有利区带预测提供了有力的判定依据。最后,利用奥陶世沉积相特征、关键不整合面发育特征、剥蚀特征和古地貌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T74不整合面控制下的下奥陶统岩溶储层有利区带和T70不整合面控制下的岩溶储层有利区带进行了综合预测,分别指出了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带”和“岩溶储层发育的潜在区带”。为检验本次研究中的有利岩溶储层发育区带预测是否合理,作者选取了不同区带内的一些钻井进行了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对比,通过对比分析认为,预测效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