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期,尤其是两周这一阶段,生产力极大发展,国家统治日益复杂化,社会逐步向封建统治过渡,这些因素导致整个社会比原始时期要复杂的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紧密的多,生活空间也变得广阔的多,这就导致新闻传播活动成为先民生活的重要内容。社会关系决定新闻需求,新闻需求决定新闻活动的发展,这是新闻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先秦时期,由于受制于生产力,传播方式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口头传播新闻信息,除了普通交流中传播新闻,先民更创造了一种利于传播的新形式——歌谣,借助于整齐的样式、回环的节奏,歌谣打破了语言不易记忆的障碍,使其能够传之广远。先秦时期,社会主要由两部分人构成,一是庶民阶层,他们分布在各个邦国内,享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他们位卑权轻,奈何人数众多,他们关注自身,关注社会变化,成为新闻信息的主要生产者;二是贵族阶层,他们每天都和政事打交道,然政事具有天然的新闻性,他们关注政治、关注军事,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进行了新闻传播活动,另外,他们熟练使用文字,并将其作为传播的手段。“诗三百”作为流传下来的歌谣文本,其内容记录了两周时期庶民和贵族两个阶层的部分民谣,而这些民谣多为先秦时期的社会活动和政治事件,这些事件都和新闻传播活动脱不了干系,这就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了绝好的文本,借助于“诗三百”,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所关心、所传播的物事,以及所采用的传播技巧。新闻传播活动总和舆论相伴相生,而舆论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也就是说,庶民阶层和贵族阶层在进行新闻传播时,总带有属于自己阶层的烙印,这在“诗三百”中都有明确体现。新闻传播活动说到底就是人类的一种活动,也就是说,研究先秦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以及人这一存在所从事的活动上,而不是唯“新闻”是,只有借助于不同领域的文本和史料,才能展现先秦时期动人的新闻传播场景。故此,笔者希望从一个宏观角度,并借助于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研究先秦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在这片尚待“垦荒”之地,还原一些先民的新闻传播活动图景,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