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双金属管件复合成型技术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k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镍/L360钢双金属复合管以其卓越的耐腐蚀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正逐渐成为高含CO2、Cl-和H2S、高温、高压等恶劣油气田环境中管线运输的重要选择之一。但时至今日,对其材料性能和成型规律尚缺乏较为科学、系统的研究。本文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管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确定了复合管液压胀形的工艺参数匹配,成功制备出了满足使用要求的大口径镍/L360钢双金属复合三通管。针对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以及维氏硬度计、万能试验机等分析试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进行最佳热处理工艺的选择。结果表明:采用940℃固溶水冷+520℃回火处理工艺的试样L360钢部分显微组织向回火索氏体转变完全,镍基部分固溶强化作用明显,晶间腐蚀敏感度降低,双金属界面结合性能最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镍/L360钢复合三通管的液压胀形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轴向进给量、内压力及加载路径对管件壁厚分布与成型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压力100MPa,双线性加载路径,摩擦系数0.06的工艺条件下,胀形效果最佳,支管高度在轴向进给量为32mm时达到最大,支管胀形高度为47.39mm;当轴向进给量达到32.7mm时,外管首先发生失效。以仿真获得的冷挤压工艺参数为依据,设置三通管940℃退火热成型的工艺参数,成功制备大口径镍/L360钢复合三通管。其支管胀形高度约80mm,最大减薄率≤12%,观察无明显开裂与双金属界面分离,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子商务经营活动大量涌现,带给消费者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带来假冒产品泛滥、消费维权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网络经济发展。兰州市市场监督
近几年,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等场景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与此同时,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方法的革新和计算机算力的提高使得
以提高基础油粘度指数为目标,针对溶剂脱蜡和溶剂精制两个工艺的条件优化进行实验室模拟研究。主要结论为,减四线油优化的脱蜡工艺条件为:溶剂组成,甲乙酮质量分数65.0%;脱蜡
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学科知识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呢?可以从下面三个途径着手: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元素,造就学生健康人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