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喹唑啉类衍生物不仅具有多种药理、生物活性、还有光学等活性,与此同时,喹唑啉类衍生物因其自身较强的配位能力以及灵活多变的配位方式,成为了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配体,可与过渡金属形成结构非常新颖的配合物。这类过渡金属配合物在磁性材料、荧光材料、医药等诸多领域内呈现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研究首先合成了邻氨基苯乙酮肟,然后与邻香草醛、4-羟基苯甲醛、香草醛、4-溴苯甲醛、2,4-二氯苯甲醛、3-硝基苯甲醛、4-硝基苯甲醛、3-溴-5-氯水杨醛、2-吡啶甲醛分别反应,共制备出了9种喹唑啉类配体,即2-(3-甲氧基-2-酚羟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1)、2-(4-酚羟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2)、2-(3-甲氧基-4-酚羟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3)、2-(4-溴苯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4)、2-(2,4-二氯苯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5)、2-(3-硝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6)、2-(4-硝基基)-4-甲基喹唑啉-N3-氧化物(HL7)、2-(3-溴-5-氯-2-羟基苯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8)、2-(2-吡啶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9),并对配体进行了溶解性测试,还通过1H NMR、13C NMR、X-射线单晶结构衍射等手段就配体进行了表征,从而确定了配体的分子结构。用喹唑啉衍生物配体分别与 Co(CH3COO)2·4H2O、 Cu(NO3)2·3H2O、Mn(CH3COO)2·2H2O等过渡金属盐进行反应,采用自然挥发法得到相应的配合物晶体。通过元素分析、IR、UV-vi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 X-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具体的晶体学数据如下:HL7:化学组成为C15H11N3O3,Mr=281.27,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其晶胞参数:a=17.248(2),b=3.8720(5),c=19.110(2),β=90.670(11)o,Z=4,V=1276.1(3)?3,R1=0.0668,wR2=0.1608; HL8:化学组成为C15H12BrClN2O2,Mr=367.6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其晶胞参数:a=10.8024(12),b=14.7580(7),c=9.8892(8),β=117.063(12) o,Z=4,V=1403.9(2)?3,R1=0.0334,wR2=0.0952;Co(II)配合物2:化学组成为C30H22Br4CoN4O4,Mr=881.09,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其晶胞参数:a=23.0468(9),b=13.0377(10),c=24.4842(10)?,β=99.659(4) o,Z=8,V=7252.7(7)?3,R1=0.0572,wR2=0.1113;Cu(II)配合物2:化学组成为C72H62Br8Cu5N12O28,Mr=2500.32,属斜方晶系,空间群Iba2,其晶胞参数:a=14.45427(17)?,b=24.9226(3),c=25.3859(3),β=90o,Z=8,V=9145.00(18)3,R1=0.0437,wR2=0.1162;Mn(II)配合物:化学组成为C31H26Br4MnN4O5,Mr=909.1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其晶胞参数:a=11.3718(12),b=13.1224(13)?,c=23.406(2),β=92.9300(10)o,Z=4,V=3488.2(6)?3,R1=0.0612,wR2=0.1120。此外,对Co(II)配合物2、Cu(II)配合物2、Mn(II)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