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CO2处理桉木纤维及其对组分分离的影响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ihu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纤维是可再生、储量大的生物质资源,但作为作为天然复合高分子材料,植物纤维复杂致密的微纳结构严重限制了其高效、环保的资源化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物理-化学相结合的预处理技术,具有高效和环保等特点,其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预处理手段,已引起研究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技术主要应用在萃取和生物乙醇制备领域,然而不同应用领域对植物纤维预处理程度要求不一致,超临界二氧化碳对不同的植物纤维原料处理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对植物纤维化学成分与结构的作用原理和影响规律对推进超临界二氧化碳预处理技术在制备纤维素纳米材料或植物纤维组分分离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对比了蒸汽、scCO2以及scC02协同蒸汽(SCS)对植物纤维气相爆破处理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以具有典型木本纤维结构的桉木为原料,考察了三种气相介质爆破预处理的桉木纤维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纯scCO2爆破处理对桉木纤维破坏程度不如蒸汽爆破。而在SCS爆破处理中,scCO2与蒸汽形成碳酸促进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在scC02流体与蒸汽的作用下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产物发生迁移与溶出;瞬间泄压时,由于细胞内外瞬间压差极高,大部分夹带降解物的流体从细胞壁上薄弱的纹孔膜处泄出,巨大的爆破力破坏细胞壁上的纹孔膜结构。因此,在scCO2与蒸汽的协同作用下,桉木纤维的破坏程度大大增强,三种气相爆破中,SCS爆破处理桉木纤维的比表面积和结晶度最大,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的降解、脱除效果好,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增加。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SCS处理桉木纤维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温度、压力、时间和液固比四个因素对桉木纤维微观形貌、比表面积、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随着温度升高,蒸汽与scCO2形成的碳酸促进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的降解以及木质素的软化,细胞壁强度下降,因此快速泄压时对纤维结构破坏加剧,桉木纤维表面孔洞增大,同时无定形物质被部分脱除使得结晶度增加。随着时间增加,有利于半纤维素与木质素进一步降解与脱除,桉木纤维的结晶度增加,比表面积增大。压力增大,瞬间泄压时对纹孔膜的爆破力增大,桉木纤维表面的孔洞明显增大。在200℃,12MPa,液固比为10:1的条件下保压30min,处理后的桉木纤维表面孔径最大,结晶度、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最高;比表面积从原料的0.74 m2/g增加到1.25 m2/g,结晶度从原料的58.4%提高至69.4%。scCO2和蒸汽形成碳酸可加速桉木纤维中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等无定形物质降解,使细胞壁的组织结构变得疏松,加入夹带剂乙醇水溶液(67%)形成共溶剂体系,可借助scCO2的萃取能力进一步提取分离桉木纤维化学组分。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温度、压力、萃取时间及液固比四个因素对木质素得率、残渣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影响scCO2乙醇木质素(SCEL)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液固比,液固比的增加有利于木质素的充分溶出分离,使得木质素的得率明显提高。随着温度升高,有利于降解半纤维素,打断其与木质素的连接键,促进木质素溶出,提高木质素得率,桉木纤维残渣的结晶度、比表面积和表面孔洞增大。随着反应时间增加,半纤维素可进一步降解脱除,桉木残渣的比表面积和结晶度增加,木质素得率提高。在180℃,12MPa,液固比为15:1的条件下萃取2Omin,SCEL得率达到33.1%,远高于磷酸乙醇法(PL,条件为5O℃,6Oml的86%磷酸溶液与150 ml的80%乙醇溶液,萃取60 min,得率25.5%)和乙醇法(EL,条件为180℃,液固比15:1,萃取60 min,得率24.0%)的木质素得率。对比研究EL、SCEL和PL三种木质素的结构,磷酸乙醇法中的中强酸环境使木质素β-O-4芳基醚键断裂,木质素发生缩合,分子量增大,热稳定性增加,不利于木质素的后期功能化利用;乙醇法中,木质素得率低,分子量较小,含有较多的半纤维素成分,热稳定较差;SCEL的得率较高,并且酸性环境有利于半纤维素的降解,提高了木质素的纯度和热稳定性,对木质素的芳基醚键破坏程度较小。综合来说,SCS爆破处理形成碳酸,降解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有效破坏了桉木纤维的结构,引起化学组分迁移,有利于提高后期利用时纤维素的可及度。加入夹带剂乙醇处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高得率、高纯度的木质素分离方法,反应后CO2泄压逸出,无残留,不需额外的分离步骤。
其他文献
近年来,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致死病。开发近红外光引导的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UCNPs)与半导体的核壳结构并将其用于针对肿瘤的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和化疗等多模态
随着大庆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由实际情况出现了一些需求,经过一代代石油人的努力,逐步完善出一套针对于大庆油田开采需求的技术。但是,目前大庆油田地下油层小层数较多,渗透
Polo样激酶(Polo-like kinases,Plk)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激酶,包含有5种亚型(Plk1-5),其中Plk1因其与癌症的高度相关性被广泛研究。目前已有多个Plk1的抑制剂进入到临床研
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工程领域很多时候需要结构材料具备高温工况下正常工作的能力,而室温下性能优良的镁合金同样会面临在高温下工作的情况。AZ系和AM系等很多镁合金由于
维生素B12及其衍生物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且绿色无污染,已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已有研究者将维生素B12及其衍生物固载到载体上,制备出复合催化剂,用于催化领域
刺激响应药物传递系统(DDSs)作为靶向肿瘤的一个极具功能性的治疗系统已经出现,并不断发展改进。微波因其无毒无害,穿透性强等优点可以用来克服药物抵抗力而引起了人们的密切
为了能更精确地在线监测包装的密封性,本文以PVDF压电式气压传感器的核心元件PVDF压电薄膜为研究对象,以期制备具有高灵敏性的微结构气压传感器用于监测密封包装内气压的变化
萨南开发区经过多年开发,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纯油区共有一套基础井网三套加密井网,没有进一步加密潜力,因此开发重点转向油田边角地带;纵观整个开发区,过渡
本文介绍了采油螺杆泵液压马达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特性和优势。重点阐述了液压马达驱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正转驱动及反转制动的过程。和常规螺杆泵驱动装置相比,螺杆
刺激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可以被开关调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氧化还原刺激因其温和的反应条件、快速响应性等优点在众多刺激手段中独具一格,特别是基于硒具有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