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肝细胞性肝癌(HCC)被认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门静脉癌栓(PVTT)作为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为62.290.2%,中位生存期为34个月。目前关于关于HCC合并PVTT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差异较大,并没有系统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门静脉分支及主干内较大癌栓的治疗较为困难。随着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广泛应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HCC伴PVTT成为可能,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疗是一种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部后持续释放低能γ射线治疗肿瘤的手段,不仅发挥出了对肿瘤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损害后果,有效地保护了周围的正常器官和组织。考虑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能控制分布较为广泛或者门静脉2、3级分支内的癌栓,同时有效控制癌栓后的原发肿瘤,所以125I粒子联合HIFU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应该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控制癌栓及原发肿瘤。本试验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我院从2011年3月起到2013年10月共纳入19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男性17例,女性2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0岁。结合癌栓的发展程度(侵犯门静脉分支或主干),将癌栓分为ⅠⅢ级,即癌栓累及门静脉右支或左支者为Ⅰ级,累及门静脉主干者为Ⅱ级,累及门静脉左右支及主干者为Ⅲ级,本组病例中,癌栓分级Ⅰ级到Ⅲ级的例数分别为8、7和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25I粒子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治疗参数:125I放射性剂量为80120Gy,单个粒子剂量为18.5 MBq,HIFU参数:频率0.85m Hz,总治疗时间33-70min,平均辐照功率300400w),并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324个月的随访评估,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影像、血象、血生化的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生存率。结果19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所有患者在术中及术后72h均未发生大出血、癌栓脱落及急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治疗区疼痛,有17例(89.5%)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治疗区疼痛,其中大部分是轻微疼痛,没有剧烈疼痛的情况发生;有5例(26.3%)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37.939.4℃,一般发生在术后212小时,持续210天;有5例(26.3%)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对19例患者术前术后的血细胞计数和肝功能进行记录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除术后总胆红素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术后肝功能及血常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个月行超声、CT或MRI检查判断疗效,19例中无CR,9例PR,4例SD,6例PD,总有效率为68.42%。随访324个月,随访截止时共有15例死亡,本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4%、5.3%,平均生存期为(11.6±3)个月,Ⅰ级到Ⅲ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5、7、4个月,Ⅰ级患者中最长生存时间达到24个月,最短为3个月。结论125I粒子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在治疗门静脉癌栓的同时,还有效控制了原发性肝癌的发展,局部疗效明显,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病例例数的积累,以及技术和设备的不断突破和完善,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