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贺直哉(1883-1971)是日本近现代文坛信仰和追求个人主义的作家之一,其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贯穿于他毕生的文学创作,这对日本和中国的近现代文坛乃至两国的思想文化界影响深远。这里所谓的文学伦理观,简单说来,就是志贺直哉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基于其个人主义的立场对于作品人物的态度和行为进行构思和判断的文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在本论文中,所论及的个人主义是指志贺直哉对于在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日本近代化途程中的个人如何认识自我、如何改造自我的思考和实践,体现的是日本的近代化个人在伦理定位和价值追求方面的基本要求。文学的主题是人学,文学的灵魂是伦理。在志贺直哉的文学世界中,其前期(1917年以前)作品多是表现伴随日本的近代化不断觉醒的志贺直哉个人的自我与群体、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以及灵魂和肉体等二元对立的矛盾与冲突,其创作的主体内容大多是自我至上和社会陈规之间的对立;其后期(1917年以后)作品则主要表现他从强烈的自我至上意识中逐渐超脱出来,在精神领域和现实生活中自然地融进“调和”后的恬静且散淡逍遥的心境。志贺直哉通过文学创作实践,积极对个人主义之“自我”进行探索和改造,在不断扬弃中先后确立了“极端自我”和“调和自我”,最终实现了他所能企及的最高程度的“自他统一”,展示了他高度的人生智慧。在此过程中,志贺直哉完成了其个人主义文学伦理观的两次飞跃,形成和发展了其独具特色的个人主义文学伦理观,为近代个人主义的日本化做出了他自己的贡献。这堪称近代日本在文学领域所进行的批判封建、超越传统、与时俱进的伦理重建。因此,可以说,对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进行研究是从文学领域管窥日本近代化神髓的关键。通过研究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日本近代文学领域里追求个人觉醒、自我解放与人性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明确日本在反封建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从中总结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益启示。志贺直哉作为深受近代个人主义精神启发的时代先行者,其个人主义范畴内的自我个性与外界要求之间的矛盾和纠葛,既是文学世界经常表现的伦理关系,同时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此,研究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不但可以从文学上廓清日本近代化的发展轨迹,而且也是对人类精神发展演变的科学考察。志贺直哉作为“第二代明治人”的杰出代表,堪称日本的“第二代改革开放人”,其个人主义范畴内的“自我改造”对于我们这些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80后”、“90后”青年在不断完善自我、确立自我以及改造自我,努力与外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当下,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对于引领当今中国广大青年发挥个人的“正能量”、共筑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一个长存常新的课题。本论文就是基于如此考虑进行选题并完成论证的。本论文的内容及构成主要包括序论、本论和结论等三个部分。在序论部分,叙述先行研究和问题提起、研究特色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和预期目标等。在本论部分,侧重论述志贺直哉个人主义文学伦理观的形成、志贺直哉文学三部作中个人主义的飞跃以及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的表现和特色。首先,结合志贺直哉的家庭背景、人生体验、主要阅历及社会交往等影响志贺直哉个人主义形成的各要素,细致论述志贺直哉人生生涯中在成长中活跃自我的少年时代、在觉醒中爆发自我的青年时代、在对立中扩充自我的中年时代以及在坚守中调和自我的老年时代,从志贺直哉人生成长的纵向视角全面把握其个人主义文学伦理观的动态形成。其次,结合《大津顺吉》、《和解》、《暗夜行路》等志贺直哉的三部代表作,按照其文学创作过程中“对立—和解—调和”的发展轨迹,分阶段总体分析志贺直哉在自我改造途程中“极端自我”和“调和自我”的形成与发展,进而提出志贺直哉个人主义文学伦理观的“两次飞跃”,并且阐明这“两次飞跃”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归纳总结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的表现和特色,得出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自我意志和人类意识的统一,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是正直人格与诚实文格的统一。在结论部分,综上论述内容归纳得出结论,并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相关课题。首先,总结了本论文对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的发展进行探究的过程。进而,提出了志贺直哉文学伦理观中所彰显的成长特质。此外,指出了本论文没有言及的地方以及未作深入论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