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yun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贺直哉(1883-1971)是日本近现代文坛信仰和追求个人主义的作家之一,其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贯穿于他毕生的文学创作,这对日本和中国的近现代文坛乃至两国的思想文化界影响深远。这里所谓的文学伦理观,简单说来,就是志贺直哉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基于其个人主义的立场对于作品人物的态度和行为进行构思和判断的文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在本论文中,所论及的个人主义是指志贺直哉对于在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日本近代化途程中的个人如何认识自我、如何改造自我的思考和实践,体现的是日本的近代化个人在伦理定位和价值追求方面的基本要求。文学的主题是人学,文学的灵魂是伦理。在志贺直哉的文学世界中,其前期(1917年以前)作品多是表现伴随日本的近代化不断觉醒的志贺直哉个人的自我与群体、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以及灵魂和肉体等二元对立的矛盾与冲突,其创作的主体内容大多是自我至上和社会陈规之间的对立;其后期(1917年以后)作品则主要表现他从强烈的自我至上意识中逐渐超脱出来,在精神领域和现实生活中自然地融进“调和”后的恬静且散淡逍遥的心境。志贺直哉通过文学创作实践,积极对个人主义之“自我”进行探索和改造,在不断扬弃中先后确立了“极端自我”和“调和自我”,最终实现了他所能企及的最高程度的“自他统一”,展示了他高度的人生智慧。在此过程中,志贺直哉完成了其个人主义文学伦理观的两次飞跃,形成和发展了其独具特色的个人主义文学伦理观,为近代个人主义的日本化做出了他自己的贡献。这堪称近代日本在文学领域所进行的批判封建、超越传统、与时俱进的伦理重建。因此,可以说,对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进行研究是从文学领域管窥日本近代化神髓的关键。通过研究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日本近代文学领域里追求个人觉醒、自我解放与人性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明确日本在反封建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从中总结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益启示。志贺直哉作为深受近代个人主义精神启发的时代先行者,其个人主义范畴内的自我个性与外界要求之间的矛盾和纠葛,既是文学世界经常表现的伦理关系,同时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此,研究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不但可以从文学上廓清日本近代化的发展轨迹,而且也是对人类精神发展演变的科学考察。志贺直哉作为“第二代明治人”的杰出代表,堪称日本的“第二代改革开放人”,其个人主义范畴内的“自我改造”对于我们这些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80后”、“90后”青年在不断完善自我、确立自我以及改造自我,努力与外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当下,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对于引领当今中国广大青年发挥个人的“正能量”、共筑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一个长存常新的课题。本论文就是基于如此考虑进行选题并完成论证的。本论文的内容及构成主要包括序论、本论和结论等三个部分。在序论部分,叙述先行研究和问题提起、研究特色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和预期目标等。在本论部分,侧重论述志贺直哉个人主义文学伦理观的形成、志贺直哉文学三部作中个人主义的飞跃以及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的表现和特色。首先,结合志贺直哉的家庭背景、人生体验、主要阅历及社会交往等影响志贺直哉个人主义形成的各要素,细致论述志贺直哉人生生涯中在成长中活跃自我的少年时代、在觉醒中爆发自我的青年时代、在对立中扩充自我的中年时代以及在坚守中调和自我的老年时代,从志贺直哉人生成长的纵向视角全面把握其个人主义文学伦理观的动态形成。其次,结合《大津顺吉》、《和解》、《暗夜行路》等志贺直哉的三部代表作,按照其文学创作过程中“对立—和解—调和”的发展轨迹,分阶段总体分析志贺直哉在自我改造途程中“极端自我”和“调和自我”的形成与发展,进而提出志贺直哉个人主义文学伦理观的“两次飞跃”,并且阐明这“两次飞跃”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归纳总结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的表现和特色,得出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自我意志和人类意识的统一,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是正直人格与诚实文格的统一。在结论部分,综上论述内容归纳得出结论,并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相关课题。首先,总结了本论文对志贺直哉个人主义的文学伦理观的发展进行探究的过程。进而,提出了志贺直哉文学伦理观中所彰显的成长特质。此外,指出了本论文没有言及的地方以及未作深入论说的地方。
其他文献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格局瓦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出现巨大变化。在战略要冲中东地区,美国与沙特这一组重要的双边关系也随着各自国家利益的调整而出现波动,尽管在传统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关于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不同区域人才流失研究、不同组织类型人才流失研究、不同人员类型人才流失研究、预防人才流失的措施研究、关于
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能力,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提升产业结构升级能力
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促进了输电线路网络的扩展,加上输电线路经过区域地形、气候多变,对保障线路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线路出现故障,往往会引发严重后果。因此,通过一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不仅是促进民主行政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政府绩效评估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具有较高参与度的体育运动项目,其羽毛球运动人口数量也比较大。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领域,羽毛球的成绩都比较突出,奥运会上的争金夺银、“谁是球王”羽
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阶段,要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确保产业结构再次升级,就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农业人口比例仍然高达53%,农村儿童作为这部分人群的重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休闲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户外运动这一休闲的体育方式也慢慢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上个世纪80年代,现代户外运动从欧美国
本文从分析我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入手,在借鉴、参考其他国家预防职务犯罪优秀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