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Mn13Cr2高锰钢不同条件下加工硬化及冲击磨损行为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yu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锰钢因具有优良的加工硬化能力而广泛地应用于矿山机械、铁路、冶金、建材等领域。针对高锰钢不同工况条件下,其加工硬化机制存在不同认识的问题,本文对高锰钢开展了静态压缩、动态循环冲击实验,探讨了应变速率、变形量和相对冲击功对高锰钢显微组织演变、力学性能及加工硬化机制等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高锰钢试样进行压缩模拟试验,利用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加工硬化率曲线、变形带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探讨了应变速率、变形量对高锰钢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ZGMn13Cr2高锰钢在恒应变速率等温压缩时,流变应力随应变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应变速率的流变应力应变曲线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即0<ε≤0.05时为弹性变形阶段,流变应力几乎呈线性迅速增加;0.05<ε≤0.30为直线硬化阶段,流变应力增加的趋势有所放缓;0.30<ε≤0.5抛物线硬化阶段;应变速率越大,压缩到相同的应变量所需的真应力也越大。(2)应变速率为0.1 s-1、压缩量在0%-50%的形变范围内,高锰钢基体为奥氏体和少量碳化物,未发现形变马氏体。压缩变形后显微硬度显著增加,由原始态的HV248.65增加到HV560.75(压缩量50%)。(3)不同应变速率压缩50%变形后,高锰钢基体内部出现了大量的变形带。变形带之间相互交叉、阻滞、割截,将基体分割成不同的区域,有些变形带在较大切向应力的作用下呈阶梯状,这是交滑移运动的结果,变形带的密度和数量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加。静态压缩时,高锰钢的强化机制为位错强化+孪晶强化的综合强化机制。采用MLD-10动载磨料磨损机,研究了相对冲击功、冲击时间对高锰钢动态冲击载荷工况时加工硬化行为和磨料磨损行为的影响,采用XRD物相分析、金相分析和TEM微观组织分析探讨高锰钢的加工硬化机理和磨损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高锰钢在冲击条件下,其表层加工硬化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变形带,这些变形带相互平行或呈台阶状,相互交叉、阻滞、割截,将基体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变形带的数量和密度随着相对冲击功的增加而增大;当相对冲击功较小时,位错大多呈平直的板状排列很少缠结成胞,孪晶体积分数不高:当相对冲击功较大时,位错密度骤增,高密度位错缠结成位错胞,且孪晶体积分数增加。(2)高锰钢的临界相对冲击功为200J/cm2,随着相对冲击功的增加,变形层厚度由3000μm逐渐增加到5500μm,其物相组成主要为奥氏体相和少量碳化物,未发现形变诱发马氏体。高锰钢在动态循环冲击载荷下其加工硬化机理为位错机制+形变孪晶机制。(3)高锰钢在不同冲击功条件下,其磨损机制不同:在50~100J/cm2相对冲击功的条件下,以显微切削磨损机制为主;在200J/cm2相对冲击功的条件下,以塑性变形磨损机制为主,同时伴有显微切削机制;在300-400J/cm2较大相对冲击功的条件下,基体内产生大量裂纹,以凿削坑磨损和疲劳剥落机制为主。
其他文献
日前,笔者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获悉,经过十多年的研究,该院专家首次确定了槟榔黄化病病原为植原体,并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槟榔黄化病快速检测技术,为海南槟榔黄化病综合防治
汽车排气微粒粒径较小,吸附有害物质多,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排气微粒的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对柴油机排气微粒的热泳沉降、湍流脉动沉降以及沉降微粒的再
通过对纳米材料进行微观结构的调控,进而达到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裁剪”的目的,是目前纳米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一维(1D)稀土化合物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美国时间8月16~19日,2015年美国拉斯韦加斯国际服装博览会(MAGIC)在拉斯韦加斯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大朗组织了史上最大外出展团——18家毛织企业以“大朗毛织”区域品牌形象首
涤纶纤维碱减量工艺产生的碱减量废水,具有高p H、高COD_(Cr)、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是印染行业较难处理的废水之一。碱减量废水中含有的聚酯低聚物是该废水难以生物降解的主要原因。本课题以碱减量废水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研制的强化循环厌氧反应器(SCAR)处理碱减量废水,研究SCAR反应器处理碱减量废水的启动特性与运行特性,对反应器处理减量废水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和微生物特性之
根据不同的生长获能方式,铁还原微生物主要划分为呼吸型(或专性)铁还原微生物和发酵型(或兼性)铁还原微生物两类。沉积物等厌氧环境中的微生物铁还原过程被认为主要是由呼吸型铁
第二代Y系高温超导材料具有交流损耗低、磁场下载流能力强、较高的不可逆场等优点。然而直接在柔性金属基带上沉积超导薄膜存在晶格失配度高和金属离子和氧离子扩散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基带和超导薄膜之间制备缓冲层。MOD方法具有组分容易控制、成本低、易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因此本论文采用MOD法在Ni-5%W合金基带上制备SrTiO3(STO)缓冲层及YBCO超导薄膜,并对过渡层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离散单元法(DEM)是一种分析散体动力学的有效数值方法。本文介绍了离散单元法的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在粉末的压制过程中应用离散元法的基本内容;针对现有离散单元方法
本文用平均粒度为2.52μm的WC、(W、Ti)C和Co的YT14硬质合金复合粉体,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球磨72h制备出平均粒度为0.27μm的超细复合粉体,经干燥、过筛处理后,压制压坯,在真空炉中烧结。研究了粉体和压坯制备、烧结工艺参数、性能和微观组织,讨论分析了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制备YT14硬质合金复合粉体压坯,采用80MPa的普通压制压强,载荷保持2min,压坯密度为5.42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