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是受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影响,具有遗传倾向的一种慢性损害性疾病。目前高血压治疗以口服西医降压药物为基本治疗手段,但我国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仅口服西医降压药物的单一治疗方式是否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压值得深思。而热敏灸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独特优势,可弥补单一服用降压药物的不足,适宜推广用于社区患者自我管理的中医药特色非药物治疗技术。但目前热敏灸干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评价的临床证据不足,因此本研究基于实效性随机试验开展一项热敏灸干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研究,并据此临床研究结果探讨热敏灸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的灸疗机理,旨在为热敏灸社区临床研究评价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分为社区临床研究和灸疗机理探析两部分。临床研究设计为一个多中心、实效性随机对照试验,在南昌市沙井社区、金圣社区、红苗社区招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1:1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降压疗效、生活质量、中医症状、热敏灸感的变化,以及高血压医疗花费、新发心血管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以评价热敏灸干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患者依从性和热敏灸感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基于临床研究的证据,第二部分将从腧穴热敏化、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特点、证型特点,热敏灸起效原理以及选穴依据等方面分析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灸疗机理。结果:实效性随机试验部分,共纳入12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0例和57例完成了6个月随访,失访患者13例,总体失访率10.8%。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病程、血压等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以全分析集作为主分析,主要结局结果表明:(1)随访6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收缩压相对基线差值分别降低了11.35±15.98 mm Hg和1.68±15.13 mm Hg,组间MD=-9.67 mm Hg,95%CI(-15.29,-4.04),组间差值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试验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2)随访6月后两组舒张压相对基线变化值有统计学差异,但组间差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依据符合方案集进行敏感分析,两组血压比较结果与全分析集一致,说明结果稳定性较好。根据年龄、高血压病程、基线收缩压对主要结局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60岁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第2、6月相对基线差值有显著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舒张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60岁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各月份均无统计学差异。(2)试验组和对照组病程<10年高血压患者第2、3、4、6月收缩压相对基线和第2、3月两组舒张压相对基线差值有显著差异,试验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病程≥10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第6月两组收缩压相对基线差值有显著差异,舒张压各月份相对基线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血压<130 mm Hg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各月份相对基线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线血压≥130 mm Hg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第2、6月两组收缩压相对基线差值有显著差异,舒张压各月份相对基线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1)第6月随访后试验组血压降低有效率为73.3%,明显高于对照组55.0%,两组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6);(2)EQ-5D-5L量表总体健康状况视觉模拟评分,试验组相对基线增加了4.10±10.53分,对照组减少了1.54±10.63分,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07),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3)试验组头痛(p=0.043)、目赤(p=0.009)、耳鸣(p=0.007)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得以明显改善,中医症状总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中医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其余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经济学评价:试验组每月成本效果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对照组变化趋势不明显,说明热敏灸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总医疗费用和高血压治疗费用。(5)热敏灸感与血压相关性分析结果:热敏灸感与血压呈负相关,6月末随访收缩压相对基线差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7)。(6)安全性: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2.3%,热敏灸不良事件发生率2.0%,均为普通不良事件,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艾灸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和轻微烫伤均自行恢复或消失。灸疗机理探析部分,阐释了高血压患者体表腧穴热敏化的动态性,分析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病症特点,探讨了证型分布与年龄存在相关性,中青年以实证、热证为主,老年人以虚证为主。同时根据社区研究的降压疗效,分析了热敏灸干预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的作用原理,探讨了主穴与配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作用机制,并列举了两种不同证型的典型病例,以展现患者施灸6个月后的血压变化和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论:本实证研究证据表明,在服用常规降压药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自我治疗,对降低收缩压具有明显疗效,尤其是收缩压在第6月的降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而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自我健康状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且头痛、目赤、耳鸣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其他中医症状改善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同时热敏灸辅助治疗与仅采用降压药治疗相比,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达到更好的成本效果,且安全性较高。随访过程因受到暑期炎热天气影响,热敏灸自我施灸频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患者总体施灸依从性较好。灸疗机理探析部分,热敏灸可温阳补气,改善心气虚、心阳虚、阴阳两虚高血压患者症状,增强心肌搏动,推动血行,减轻血管压力,从而降低患者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升高明显的患者。同时热敏灸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动,有利于维持血压平稳。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热敏灸可推广用于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血压控制效果,但仍需更多的基础实验和临床证据来阐释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原理和机制。